【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王海荣)2025年度深圳市训力券兑现申请已正式启动,5月8日,记者从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获悉,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可从即日起至5月28日,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申请。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AI)、智能驾驶、影视渲染、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高性能算力需求不断增长。发放训力券,支持创新主体用于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推理。这是深圳有效链接算力供需端,破解智算瓶颈,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深圳密集出台政策支持AI产业发展,《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提到,发放“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降低企业成本;《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在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方面,提出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降低AI模型研发和训练成本。
今年3月,深圳启动了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和训力券申请工作。其中,服务机构的申请者要求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法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智能算力服务机构,具备较强服务能力的相关机构在深圳市设立的分支机构。
此前公布的2024年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名单中,华为云、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鹏城实验室、云天励飞等11家机构榜上有名。它们将按照训力券服务机构入库申请指南规定、公示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向训力券持有单位提供智能算力和AI大模型服务,并按训力券兑现申请指南向深圳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兑现。
此次启动的训力券兑现工作中,申请单位应当是按照相关规定与持券单位签订了相关服务合同、接收了训力券并按服务合同约定完成了相关智能算力服务(含AI大模型服务事项)的服务机构,服务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时已入库并在有效期内。仅支持2024年7月31日(含)至2025年3月31日(含)期间完成的智能算力服务、AI大模型服务。
据了解,在支持标准方面,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需求方年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推理费用达到50万元(含)以上,以训力券单次抵扣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同一需求方每一年度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最高1000万元。同一需求方上年度未完成兑现的训力券额度累计计入本年度额度。
注册时间未满一周年的初创企业(以注册之日至2025年3月24日计算),年租用智能算力开展AI大模型训练、推理服务费用达到50万元(含)以上,训力券抵扣比例可以提高至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