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9年‘夭折’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度内卷的南京样本

2025-05-09 22:06:00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南京,从市中心新街口出发,向东北方驱车40多公里,便是曾经声名赫赫的拜腾汽车厂区——与周边药品制剂基地、新材料工厂的热火

南京,从市中心新街口出发,向东北方驱车40多公里,便是曾经声名赫赫的拜腾汽车厂区——与周边药品制剂基地、新材料工厂的热火朝天建设景象不同,拜腾汽车数十万平方米园区内,鸦雀无声,高过人头的枯黄野草,如潮水般从四周“吞没”了工厂。

“已经停工好几年时间了。”留守的保安告诉《等深线》记者,目前工厂内仅有保安看守。一位住在附近的当地人向记者感慨:“这厂建设成有不少年了,就一直没有开过。”

从远处眺望拜腾工厂园区内部,杂草横生,“成品车分拨中心VDC”隐约可见。《等深线》记者方超摄

当地人“惋惜”的拜腾汽车,是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行新能源”)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存活时间仅5年多。

无独有偶,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拜腾汽车在内,自2016—2025年的9年时间内,南京招揽的博郡汽车、长城华冠(备注:其为造车新势力前途汽车母公司)、知豆新能源、银隆新能源等5家新能源汽车明星项目,或破产或停摆。

尽管多个明星项目未实现既定目标,但老牌汽车城南京,当下颇有一种“屡败屡战”的韧性,持续发力谋求突围,南京近年来陆续出台《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促进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等政策,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南京的汽车产业,目前还是处于上升势头,尽管整车项目可能不及合肥、常州等其他城。”一位南京当地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努力发展过程中肯定有曲折,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可能会有淘汰现象,会有种种情况发生。”

“独角兽”折戟金陵城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尤其是整车项目备受地方政府青睐。作为老牌汽车城的南京,过去几年也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其此前引入的“独角兽”拜腾汽车,却在成立短短几年后折戟。

拜腾工厂北门,两栋玻璃幕墙办公楼已建好。《等深线》记者方超摄

在南京市栖霞区保通路与靖西大道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坐落着占地千余亩的拜腾汽车工厂。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厂区内的冲压车间、试制车间等功能区皆已建成,但由于多年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厂区显得空空荡荡,刚显绿的杂草则从土地缝隙中顽强地露出头来。

“你不能进去。”拜腾汽车工厂保安在一口回绝记者“进入工厂”请求的同时,也透露,“目前在整个厂区内仍有几十位保安看守,每个车间都有,我们是保安公司请的,主要是看守财产。”

与当下的落寞场景相比,昔日的拜腾汽车可谓是“明星新势力车企”。

“拜腾汽车是一家立于中国、布局世界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二位联合创始人中,一位是宝马中国前副总裁,另一位是宝马i8电动超跑项目原负责人。”拜腾汽车曾在招聘广告中对外如此介绍。

创始人出身知名车企、定位新能源高端品牌的拜腾汽车,曾位列“造车四小龙”。2017年9月8日,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之一的拜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南京经开区举行,总投资额为110亿元。

2018年6月11日,拜腾汽车全球总部在南京正式启用,南京当地媒体彼时报道称:“该公司宣布B轮融资顺利完成,估值近20亿美元,这意味着拜腾已成为我市又一家‘独角兽’企业。”

然而,在C轮融资迟迟未到账的情形下,拜腾汽车量产计划不断延迟,并于2020年7月份宣布停工停产。

记者日前翻阅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行电动”)管理人发布的公告发现,知行电动旗下还拥有东莞市卓越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四座高尔夫车(卓越A1S2+2),购置于2018年11月,现存放于能源中心,评估价值为9275元。公开信息显示,卓越A1S2+2车型为“四轮电动高尔夫球车”。

“我离开(拜腾)有5年了,不方便说公司的失败原因。”一位曾在拜腾汽车工厂工作的南京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而记者通过社交平台、电话等多种形式联系昔日拜腾汽车员工,他们有些早已离开汽车行业,有些仍坚守汽车上下游行业,但皆不愿提及拜腾汽车工作经历。

在业界看来,从车企角度而言,拜腾汽车“夭折”与其重资产投资建厂、“烧钱”过快、融资不畅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拜腾汽车曾被媒体报道“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元”,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作为南京新能源汽车的“门面企业”,尽管拜腾汽车发展遇挫,但南京当地政府并未将其放弃。2021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当时的南京市领导出席活动。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市场即传出富士康从拜腾汽车撤走员工的信息。2023年6月14日,知行新能源被申请破产,最终在2024年1月9日,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其裁定宣告债务人知行新能源破产。

知行新能源曾经的注册地红枫科技园A3栋,记者探寻该公司原注册楼层及周边办公楼,但未见拜腾汽车及知行新能源任何踪迹。《等深线》记者方超摄

相较于在汽车行业及资本市场引发的巨大轰动,“拜腾之死”在南京当地似乎并未激起波澜,一些市民甚至完全不清楚南京还存在这样一家车企。

在知行新能源曾经的注册地红枫科技园,记者探访天眼查所显示的知行新能源注册地,但并未发现这家公司的存在痕迹,多次拨打注册电话也无法接通,而记者连续询问十多位在上述科技园工作的人士,皆表示从未听说过拜腾汽车或南京知行新能源。

多个项目接连遇挫

与坐落于长江南岸的拜腾汽车不同,南京另一引入且已夭折的“造车新势力”博郡汽车,则位于南京江北的浦口区。

2016年12月22日,南京浦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揭牌暨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仪式在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天眼查显示,博郡汽车关联公司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博郡”)成立于2016年12月13日,法定代表人黄希鸣。

南京近年招揽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情况表。《等深线》记者方超制图

据悉,博郡汽车南京工厂占地1300亩,总投资100亿元,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二期建成后总产能将可达到30万辆。南京国资也真金白银支持博郡汽车,2019年6月,博郡汽车与中化国际旗下的银鞍资本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完成25亿元规模的融资,其该轮融资的其他投资方就有浦口高投。

但与拜腾汽车发展衰落经历相似,博郡汽车此后也陷入“困境”。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5月份,博郡汽车就因欠薪、不发年终奖而被员工起诉,2020年6月,黄希鸣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博郡汽车目前遭遇到严重的经营困境”,2021年12月27日,博郡汽车新增破产重整,案号为(2021)苏0111破申70号,被申请人为博郡汽车。

据多家媒体在2020年3月份的报道,有博郡员工彼时对外透露,博郡汽车在南京只有一个试制车间,“且处于停产状态,同时因缺乏零部件,还未造出完整的样品车”。就博郡汽车现状及发展遇挫原因,记者近日拨打天眼查所显示的南京博郡电话号码,显示“已关机”,通过社交平台渠道联系多位前博郡汽车营销线、产品线等相关负责人,未获得回复。

仔细梳理可发现,除了引入的两家新势力车企——拜腾汽车、博郡汽车相继夭折外,南京在2016—2019年期间引入的长城华冠、知豆新能源、银隆新能源等新能源整车企业,此后发展皆遇挫。

2017年9月,长城华冠公告,其与南京经开区签署协议,长城华冠在当地建立新能源汽车产研销一体的中央枢纽,包括设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及前途汽车销售总部。南京经开区通过多种方式为长城华冠或其旗下控股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给予20亿元资金扶持。

2019年1月21日上午,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浦口经济开发区和金沙江资本签订协议,投资120亿元在浦口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20万辆知豆新能源整车项目。

但几年时间过去,南京引入的长城华冠、知豆新能源项目皆遇发展困境。记者向南京经开区一位工作人员询问长城华冠项目现状,其表示:“这个事情(项目)已经处置掉了。”但对于如何处置的,该工作人员并未透露。

对于南京上述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发展情况,南京当地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合肥、常州等地相比,南京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及基础都更具优势,如南汽集团成立时间可追溯至1947年,但此后南汽并未抓住乘用车发展机遇,被上汽收购。南京2016—2019年间持续引入诸多新能源车企,或与当地欲借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重塑自身优势有关。

记者注意到,2018年12月底,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到2025年,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三。

但令人唏嘘的是,与成功引入蔚来汽车的合肥、押中理想汽车的常州相比,南京多个引入的新能源整车项目“无疾而终”。

“2016年之后的几年间,南京吸引了博郡、拜腾、长城华冠、银隆新能源、知豆等数个大型整车项目相继落地,放眼全国,一时间风光无两。”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官微一篇文章也指出,“这些项目后来基本都已停滞或破产清算,不了了之。”

对于引入诸多新能源项目夭折的原因,记者近期尝试采访南京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其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领导不在,其记录下记者的问题,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得进一步回复。

闲置厂区“何去何从”?

引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夭折后,留下的厂房该如何处置,或成为南京当地政府手中的“烫手山芋”。

“造的都是新厂,怎么会拆掉呢?”日前,站在离拜腾汽车工厂不远处,一位了解情况的当地人士向记者感叹,“这里面设备都是齐全的。”

站在拜腾汽车工厂门外,记者向内眺望发现,包括“成品车分拨中心VDC”在内的各幢单体厂房均已建好,但所有车间大门紧闭,厂区内非铺装路面全部被杂草“占领”。

而在拜腾汽车工厂东南角,记者发现,仍保留着活动板房搭建的拜腾工厂“建设协调中心”,记者进入后发现,刻有“FMC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字样的奠基石仍保留在园区西北角,上面刻有“2017年9月8日”字样。

拜腾工厂“建设协调中心”内的开工奠基石。《等深线》记者方超摄

包括办公室、作战室在内的所有房间被贴上封条,时间显示为2024年9月27日。而不少房间内办公设施凌乱散落,仿佛向外界展现拜腾汽车办公人员仓促撤走时的模样,而墙壁上则挂着全英文的工厂规划图,多年过去,纸张皆已发黄。

受到外界关注的是,这座规模庞大且处于闲置状态的拜腾汽车工厂,目前处置情况如何呢?

“它正在走法拍流程,其他一切都等法院最终消息吧。”上述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记者联系知行电动管理人,一位陆姓律师表示:“我们不对外介绍案件(情况)。”

记者日前也尝试联系知行新能源子公司南京拜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组,但该组一位李姓相关负责人拒绝透露相关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知行电动名下部分资产以及知行新能源名下部分资产第一次起拍价曾高达31亿元,但“0人报名27人关注3381人围观”,而在距离首次拍卖1年多时间后,该资产进行第七次拍卖,底价为8.18亿元,资产价格已下调20多亿元。4月15日,京威股份(002662.SZ)(4月24日,“京威股份”变更为“峰璟股份”)以8.18亿元价格竞得上述资产。

除了拜腾汽车工厂外,南京引入的其他新能源项目后续处置情况也同样受到外界关注。

记者此前致电溧水区工信局,其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我们这边是工信局,厂房处置是属地负责。”其称应该联系溧水区经开区,而记者此后多次拨打溧水区经开区管委会电话,但未接通。不过一位南京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银隆新能源工厂,“厂房好像在洽谈处理过程中”。

对于引入新能源项目后“遗留”的闲置资产,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向记者介绍,可加速市场化处置,“将评估价的厂房设备通过分层拍卖吸引二线新能源品牌或跨界企业接盘”。

张月友还建议,可“激活无形资产价值,将拜腾遗留的专利注入南京智能汽车产业专利池,通过中汽创智等创新平台实现技术二次开发”。公开信息显示,中汽创智是由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和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共同出资设立的创新型汽车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接连“败北”原因何在

外界尤为关注的是,南京押注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接连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关车企在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及战略管理方面存在显著短板。”张月友同时向记者表示,上述南京引入的车企遇挫,也与包括“外部环境剧变对行业发展形成多重冲击”有关,如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提升、新能源行业集中度提升等。

不过张月友也指出:“地方政府在产业培育机制中存在准入审核不严、生态构建失衡及风险防控滞后等短板。”在张月友看来,在准入环节未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如博郡汽车成立仅2年即获得数亿元国资注资,“但其专利数量不足行业头部企业的1%,核心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过度追求整车产能扩张”。

记者在南京走访期间,当地人士认为,引入项目遭遇不顺,并不能全归咎于地方。“南京有一些项目失败,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失败的项目。”其进一步向记者表示,相关车企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南京引入的不少新能源汽车项目,“它在其他城市也有生产布点,不能光说南京这个‘点’失败了,而是它整个企业失败了”。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密集引入新能源整车企业的2016—2019年,也是国内多地争相吸引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的阶段。《经济日报》曾在2024年1月发文指出:“部分地方和企业还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情况,同样值得警惕。”

2021年上半年,江苏省发改委曾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指出当地出现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少数地方政府违规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优惠条件、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履行项目监管职责不力等突出问题,同时点名“南京拜腾工厂建成后停产”。

“大家都说要防止内卷式竞争,但实际上都是憋着一股劲,都是希望本地有自己主打的(汽车)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一位南京当地人士向记者直言。

记者注意到,南京市当地多个辖区此前争相上马新能源项目。如南京经开区此前招引长城华冠、拜腾汽车,浦口区招引博郡汽车、知豆新能源,溧水区则引入银隆新能源。

引入的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夭折,也让南京距离此前确定的“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三”的目标渐行渐远。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仅20.1万辆,而2024年相关数据目前未对外公布。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合肥、上海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量城市排行榜前三位,产量分别为293.53万辆、137.6万辆、122.46万辆,而常州则为近80万辆。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及预期,或与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青黄不接”有关,此前引入的诸多新能源车企相继遇挫,但传统燃油车企新能源车产量仍在爬坡。

“南京之前还有不少燃油车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冲击’,声量就弱了些。”有南京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像江宁区有长安马自达,这几年感觉淡出人们视线了。”在记者于南京实地走访期间,获悉“长安马自达江宁工厂工人目前‘上四休三’”,但长安马自达相关负责人日前回复称:“该消息不准确。”

相较于南京多个新能源整车项目接连遇挫,距离其约150公里外的合肥,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合肥先后引入蔚来汽车、大众汽车、比亚迪等知名企业项目,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作为国内距离最近的两座省会城市,同样是招商引资,合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何在?多位合肥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良好的产业基础、有特色的招商引资、完善的人才培养及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合肥号称‘风投之城’,招商引资力度比较大、眼光比较准,招引的几个企业发展得都还不错。”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张炳力教授向记者直言。而对于合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招商引资的“秘诀”,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本勇则向记者表示:“我认为是坚定不移、久久为功。”

张炳力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整车企业比较多,不少造车新势力慢慢被淘汰掉了,招商引资的眼光还是比较重要的,而合肥有一套自己的招商引资办法。”

对于“以投带引”的合肥招商引资模式,合肥市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合肥先人一步,从培育产业链的角度投资是合肥市政府产业投资的特点。产业投资项目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地方产业升级转型。

继续加码能否“扭转乾坤”?

尽管多个引入项目“夭折”,但将汽车定位为四大支柱产业的南京,并未放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世界500强小米公司准备造车了,南京市有没有安排引进的事宜?”2021年4月,南京一市民向当地政府咨询,此后,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回复:“小米新能源汽车项目,南京有关板块正在与小米集团进行洽谈对接中,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积极争取该项目的招引。”但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此后落户在北京经开区。

2023年6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发布《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深化龙头汽车产业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壮大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增强汽车产业链条整体配套能力。

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方面,南京市也并未放松。

2024年1月,极星科技中国区总部项目落户南京,当年8月13日,极星科技总部开业仪式在南京江宁开发区隆重举行。天眼查显示,极星时代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星科技”)坐落于江宁区秣陵街道秣周东路10号3号楼(B座)15—19层。

但记者此前通过步梯爬行至该栋楼的15—17层发现,整整三层已完全处于空置状态,仅在每一层的楼层指引上有“极星科技”字样,甚至连厕所皆被上锁而无法使用,记者同时发现,该栋楼的18—19层的楼梯间门紧锁,无法进入。

记者近日多次拨打极星科技注册电话,皆自动挂断。不过记者曾在今年3月份以供应商身份咨询极星科技一位员工,对方表示:“我们采购业务都在正常沟通中。”4月15日,多家媒体报道,极星汽车近日发布公告宣布与星纪魅族签署终止框架协议,决定停止合资企业极星科技的业务运营。

除了极星科技外,记者还获悉,今年年初,溧水区主要领导曾接待雷诺集团、宾理汽车有关人员,洽谈项目合作。而宾理汽车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造车新势力,定位于豪华电动汽车品牌,但目前并未实现量产。

在当前多城竞逐“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背景下,曾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频频“踏空”的南京,未来又该如何扭转颓势呢?

“南京可以通过‘逆向整合+区域协同’双轨并进破解‘整车弱、零部件强’的结构性矛盾。逆向整合方面,依托动力电池和零部件优势,设立专项基金获取整车资质,吸引品牌落地。”张月友向记者表示。

在业内看来,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赛道拥有一定优势。南京媒体报道称,当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超过5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全,零部件集聚电机、电控等关键节点重点企业。

一组数据也足以印证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实力:2022年,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达1920亿元,同比增长42%,而在2023年,上述两项数据分别为2400亿元、18%。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5%。

张月友进一步认为:“南京市应依托其全国领先的软件生态与智能网联先发优势,从生态赋能、场景创新、产业协同三个方面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在软件生态赋能层面,南京市应该“发挥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优势,通过模块化造车平台,降低整车企业研发成本”。

“南京现在就是往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发力,去年国家给我们批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一位南京当地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南京计划到2026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营收超3000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终端推广和示范运营三大标杆。

对于南京前期引入诸多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原因、后续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记者在今年3月末致函南京市委宣传部,但截至发稿,未获得进一步回复。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营商环境方面,南京当地一位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地在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像今年开展的领导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我们跟企业老总都加了微信,有什么困难直接微信发过来,比如要协同哪个部门、觉得哪个证办得速度有点慢了,我们就看还存在什么堵点需要打通,这是我们经常在做的工作。”

“汽车产业已从燃油车转到新能源赛道,再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而这也是我们南京未来发展的重点。”上述南京当地政府人士向记者感叹,“我们不能纠结于过去的失败,我们也要去追求成功。”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