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血液制品头部公司一季报观察 | 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影响利润表现 行业发展依然靠抢血浆站资源

2025-05-09 22:08:00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4个年头没有新厂商入局,具备生产资质的玩家也不超过30家,在众多的医药细分赛道中,血液制品可能是最稳的一条。2024年

24个年头没有新厂商入局,具备生产资质的玩家也不超过30家,在众多的医药细分赛道中,血液制品可能是最稳的一条。2024年,板块内9家上市公司全部实现营收增长,7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

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有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包括2024年的营收冠亚军——上海莱士(002252.SZ)和天坛生物(600161.SH),二者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达到了25.20%和22.90%。

对于“增收不增利”,天坛生物给出的解释是销量增长带动了收入增长,但产品价格下降减少的利润大于销量增长增加的利润,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人血白蛋白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因为集采和市场竞争加剧。

价格影响会持续多久?5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天坛生物公开电话,对方表示这取决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动态变化。一位血液制品业内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医院外销售占比更高,业绩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大。

血液制品价格下降,天坛生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2.90%

从收入和净利润的绝对值看,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002007.SZ)是国内血液制品的三家龙头企业。2024年,三家企业的收入依次超过80亿元、60亿元和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超过20亿元、15亿元和10亿元,是业内仅有的净利润达到十亿元以上的公司。

但即便是头部公司,也有两家在今年一季度遭遇了净利润下滑。其中,天坛生物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90%。对此,公司在业绩快报中给出的解释是,销量增长带动了收入增长,但产品价格下降减少的利润大于销量增长增加的利润,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

另外,上海莱士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5.2%。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因为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公司计提坏账准备增加,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481%。

图片来源:上海莱士一季报截图

对此,上海莱士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一季度顺应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了部分客户的账期。存货规模增长,主要系医保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人血白蛋白销售放缓,及进口白蛋白储备量增加所致。

不过,与天坛生物所说的“2025年血液制品价格较2024年前三季度降低”有所不同,上海莱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及下属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为稳定。

而华兰生物表示,公司主要产品2025年一季度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该公司也是去年收入前三的企业中,在今年一季度唯一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企业,增幅接近20%。

为何存在两种口径?前述血液制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与企业的销售策略有关。在医院渠道方面,血液制品价格主要受采购政策等影响,相对比较稳定;院外市场方面,血液制品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等影响,几年前价格上涨,直到今年一季度才完全回落。具体来说,人血白蛋白和静丙(即静脉注射用丙种免疫球蛋白)今年一季度的终端价格分别同比下降了10%和20%,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院外销售占比更高,业绩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大。

集采影响可控,人血白蛋白的国产替代更值得关注

对于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天坛生物曾以人血白蛋白为例,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做了进一步说明。一方面,近年来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持续增加,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加快了产品价格下降。

实际上,集采和国产替代是血液制品行业广受关注的两个话题。根据太平洋证券去年12月的研报,业内进行的3次血制品集采分别是2021年9月广东牵头的11省联盟发起、2023年5月河南牵头的19省联盟发起、2023年9月北京牵头的京津冀联盟发起。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制品由于原料稀缺,集采影响相对较小。以广东等11省联盟集采为例,只要报出当前市场最低价或最高限价,就能获得100%预报量和分配量,无需竞价,规则温和。

而且,血制品临床需求刚性,静丙、白蛋白两大品类在其适应证上罕有其他可替代药物;行业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过于激进的中标规则可能会对行业供需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券商研报普遍认为,集采趋势下血制品价格波动风险较小。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血白蛋白的国产替代。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约占血浆蛋白的60%。根据国金证券研报,在各类血液制品中,人血白蛋白作为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一类血液制品,占据国内血液制品的市场主导位置。但我国血浆供应量尚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于人血白蛋白的需求,2020年,亚太地区人血白蛋白供给缺口对应血浆量超过1万吨。

目前,人血白蛋白是国内进口的唯一血液制品品种。华兰生物在4月28日的电话会议上提及,近年来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持续增加,预计2024年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占总批签发量的68%,对国产人血白蛋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前述血液制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20年来,国内人血白蛋白的价格鲜有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给与需求同步增加。供应增加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国内采浆量的增加,二是进口人血白蛋白的增加,只是后者的增长更快,所以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占比逐渐抬高。

进口人血白蛋白报价普遍更低,关税变动利于推动国产替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国内大多数医药品种的集采中,进口厂商常在降价时显得保守,但从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采的拟中选价格来看,进口人血白蛋白报价普遍低于国产品牌。

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采中进口人血白蛋白品牌报价普遍低于国产品牌

图片来源:太平洋证券研报

为何如此?天坛生物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产人血白蛋白的供应量,追溯到头还是看采(血)浆量。“血液制品行业就是采了多少(血)浆生产多少(产品),如果说采浆量不够,那也没办法。”

需要承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需要依靠进口人血白蛋白来填补需求缺口。目前,血液制品供给端高度集中,国外仅剩不到20家血液制品企业,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杰特贝林、基立福、武田、奥克特珐玛等4家血液制品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产品种类、采浆量和产品市场份额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约占全球市场75%份额。

太平洋证券指出,短期内,国产人血白蛋白对进口人血白蛋白进行大规模替代存在压力,一是因为国外人血白蛋白供应过剩,其价格较低,这使得国产产品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二是因为人血白蛋白的市场推广最初主要起源于进口厂商,其在医院渠道的布局较早,在院内市场拥有较强的渗透能力。

那么,近期关税变动是否可能改变现有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血白蛋白签发5381批,生产企业位于美国的人血白蛋白签发批次占比接近20%,后续生产地为美国的人血白蛋白国内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华兰生物认为,关税变动预计将影响进口人血白蛋白数量,有利于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良性发展和国产替代。天坛生物方面则对记者表示,公司还在持续关注人血白蛋白的国产替代挑战和税率风险。

但前述血液制品业内人士认为,生产地为美国的人血白蛋白签发批次占比相对有限,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其他进口厂商也可以补齐产品的供需缺口,国产替代的进度可能会缓慢推进。

行业发展逻辑还是依靠血浆站,研发需要考虑商业化因素

去年12月,曾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逻辑还是依靠血浆站。一方面,负责采集原料血浆的血浆站是生产血液制品的基础,原料血浆的供应直接决定了血液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利润;另一方面,新设血浆站审批难度大,整体血浆站数量增速缓慢,现有血浆站资源的稀缺性使企业间为了获取更多的血浆资源而积极收并购,即“抢地盘”。

无论是今年3月上海莱士宣布拟以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双方约定若南岳生物2025年的采浆量达到305吨,上海莱士还需支付或有对价5000万元),还是天坛生物下属子公司成都蓉生以1.85亿美元完成了对中原瑞德100%股权的收购,都证明了血液制品公司对“买血站”的热情。

这也抬高了血浆站的价格。华兰生物在4月28日的电话会议上透露:“(公司)一直参与行业的并购重组谈判,但因竞价过高对企业未来盈利造成压力过大而放弃,后续若有合适的标的公司还会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还认为,除了增加血浆站数量,提高单站采浆水平和血浆综合利用能力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显得动力不足。记者发现,在9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中,8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低于10%。

但此次接受记者采访的前述血液制品行业人士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动力不足”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厂商在筛选研发项目时需要考虑商业化因素。

“不是说国内厂商不能提取出更多的血液制品,而是有些产品的研发成本和潜在市场规模不匹配。”该血液制品行业人士以业内正在研发的高浓度静丙举例称,该产品的价格可能是普通静丙的两倍,但具备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有多少?潜在市场规模需要在厂商推广、产品改进后得到验证。

另外,目前国内也有非上市公司在开发人血白蛋白的替代产品——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国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rHSA注射剂共四项,目前未有产品获批上市。但上述血液制品行业人士认为,该类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成本仍有较大改善空间,短期内很难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但上市公司也对这种潜在竞品保持着密切关注。5月8日,天坛生物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正在持续关注重组人血白蛋白;华兰生物也在4月28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正在对重组人血白蛋白各种生产表达系统进行对比评估,包含酵母表达系统、植物细胞表达系统、细菌表达系统。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