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并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彰显了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责任与担当。
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试点民营银行和数字银行,自成立起就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将自身定位为专注普惠大众和服务小微企业的数字银行。2015年,微众银行推出服务普惠大众的“微粒贷”产品,致力于满足各类社会群体的金融需求,在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方面持续探索,已成长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服务拓面,坚定践行普惠金融
围绕“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2015年,微众银行推出“微粒贷”产品,旨在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微粒贷”是纯线上信贷产品,具备纯线上操作、无需提交纸质资料等便捷优势,深受小微企业经营者、创业者等用户青睐,有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数据显示,“微粒贷”超过40%的服务发生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县域、乡村地区。
10年间,“微粒贷”累计服务客户超7000万人次,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广域覆盖。其中,约18%的客户为此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无贷款记录的“首贷户”,实现金融服务半径的再次拓宽。
“微粒贷”采用按日计息、可提前还款免违约金的设计,精准契合周转类用户的资金使用特点,与小微经营类客户的高频周转融资需求存在较强的契合性。“微粒贷”为存量客户中的小微经营类客户提供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最高50万元的全线上个人经营性贷款“微户贷”,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客户超46万人次,让金融“活水”滴灌小微个体经营户的日常生产经营,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持续推动产品升级
数字时代,不少金融机构依托科技力量,专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破解“数字鸿沟”难题,实现特殊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的有效触达,已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课题。
微众银行助力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残疾人共享数字生活。2016年,微众银行发挥自身数字银行的技术优势,以“微粒贷”为基础,以科技铺路、用服务清障,积极探索并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升级后的“微粒贷”组建了专职手语专家团队,并借助远程视频手语服务机制,实现了面向视障人群的线上无障碍化金融服务。
此后,“微粒贷”又先后完成扩充无障碍客户服务团队、启动信息无障碍优化项目、上线语音读屏匹配功能等升级,优化视障人群的使用体验。截至2024年底,“微粒贷”累计服务视障人群超7万人次、服务听障用户超23万人次,进一步拓宽无障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探索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助推普惠金融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微众银行将服务半径延伸至乡村全面振兴领域。微众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向善”理念,创新性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普惠金融路径:通过将“微粒贷”产品与合作银行核算落地的方式,精准滴灌,助力县域经济各项事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微粒贷”创新帮扶模式,通过数字金融工具与联合贷款平台的双轮驱动,构建金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新增贷款助力当地企业及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协助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将资金更好用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当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目前,“微粒贷”的创新帮扶模式已在4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落地,累计贡献税收超29亿元,并成功完成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金坪乡道路项目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张北县“互助幸福院”养老院项目等,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地方高度认可。
从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微众银行“微粒贷”从小微走向大众,以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不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半径,践行金融为民担当。
展望未来,微众银行将依托“微粒贷”等产品持续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积极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数据来源:微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