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穆砚
5月9日晚间,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或“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的进展公告。公告称,控股股东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集团”)持有的320万股公司股份5月8日10时至2025年5月9日10时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最终以5018万元成交,买受人为自然人杨涛。至此,该公司控股股东年内累计被拍卖股份已达319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超20%。
公告透露,公司接获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通知,同时通过查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获悉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已于2025年5月8日10时至2025年5月9日10时止(延时除外)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张小泉集团持有的公司320万股股份,且已完成竞拍。
根据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公示的《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张小泉集团持有的公司320万股股份竞价结果如下:
用户姓名杨涛于5月9日,在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于阿里拍卖平台开展的“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320万股股票”项目公开竞价中,以最高应价胜出。
该标的网络拍卖成交价格为人民币50178400元。
如前述司法拍卖股份最终全部过户完成,张小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将从59.33%降至57.28%。
此次拍卖源于股东股权质押债务逾期。早在4月初,杭州中院和温州瓯海区法院已分批启动对张小泉集团持股的司法拍卖程序,涉及股份比例最高达18.43%。最新成交的320万股仅占此次司法拍卖总量的约10%,剩余近2876万股计划于5月20日开拍。若全部成交,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继续大幅降低。
目前,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富春集团及实控人张国标家族深陷债务泥潭。除上市公司股权被轮番拍卖外,实控人已被列为被执行人,其持有的张小泉集团股权亦遭冻结。
股权动荡背后,张小泉正经历业务转型阵痛。
张小泉2021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业,是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中,刀剪具占比72.03%,厨房五金占比18.78%,家居五金占8.50%。
从业绩来看,张小泉不久前发布了2024年年报,净利继续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9.08亿元,同比增长11.87%,归母净利润2504.33万元,同比下降0.3%。这也是该公司连续3年净利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为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2023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下滑1.82%,归母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滑39.48%。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回暖,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但这主要得益于库存清理与非核心资产处置。
作为拥有400年历史的刀剪老字号,张小泉近年尝试拓展厨房五金、家居五金等新品类,但收效有限。“拍蒜断刀事件”后公司销售费用不断上涨,生产基地扩张与电商渠道投入推高运营成本,而产品创新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随着司法拍卖持续推进,这家老字号企业的资本故事或将进入新章节。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