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攀升至3000亿元的全球明星AI初创公司OpenAI似乎未能在营利性企业转型上找到合适的路径。
5月6日,OpenAI官网上公布了最新的重组架构,公司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同时,目前现有的营利性公司将成为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简称:PBC),非营利组织将控制该公益公司,并成为其重要的持股方。
也就是说,OpenAI去年曾寻求的由非营利性转变成营利性公司一事,有了阶段性的结局,当前依然由非营利性组织所控制。据了解,公益企业通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它结合了传统商业企业的盈利目标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目标。据了解,早在2024年12月,OpenAI首次披露重组计划,拟全面转型为公益企业,以吸引更多资本。根据OpenAI方面的说法,转型为营利性机构,是为了有更多资金能投入AI大模型的研发当中。
OpenAI董事会主席雷特·泰勒(Bret Taylor)表示,“在听取了民间的意见,并与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后,我们决定让该非营利组织保留对OpenAI的控制权。”OpenAI联合创始人、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致全员信中称,“OpenAI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家普通公司。我们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他谈及,此次进行架构重组,是希望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运营与获取资源,以便能够向全人类广泛地提供OpenAI的服务,目前这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但其相信,这是OpenAI履行使命的最佳方式,也是让人们利用这些新工具为彼此创造巨大利益的最佳方式。
OpenAI陷入营利与非营利的博弈当中
当前,AI的竞争已进入疯狂“烧钱”阶段。OpenAI也谈到,假如要想向更广泛的人群提供AI服务,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达到数万亿美元。此前,公司曾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
值得玩味的是,OpenAI宣布继续由非营利性组织控制后,很多网友向埃隆·马斯克旗下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Grok提问怎么看这件事,Grok表示,“OpenAI筹集约66亿美元的资金用于AI开发,这可能会改进ChatGPT等工具,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将利润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担忧。这家非营利组织将保留控制权,但执行力度可能不足。埃隆·马斯克的诉讼等法律挑战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2024年2月,OpenAI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马斯克就提起诉讼,称其在为OpenAI的创立提供资金等支持时,与该公司两名联合创始人曾有协议,OpenAI应为“非营利组织”,但OpenAI违背了创始目标和使命,转而追求利润。随后,马斯克与奥特曼就陷入了多轮博弈,焦点主要集中在OpenAI开源、是否盈利方面。
2025年2月,以马斯克为首的财团提出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随后就遭遇奥特曼的拒绝。
最新消息披露,尽管OpenAI放弃了重组为营利性公司的计划,但是马斯克仍计划继续推进对OpenAI的诉讼。对此,OpenAI、马斯克等方面暂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