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国际贸易。
英国和印度6日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有媒体评论说,过去三年多来,世界第五大和第六大经济体就该协议进行的谈判时断时续,美国政府近期的关税政策则加速了协议的达成。
另一边,美国关税措施对其贸易和消费的冲击才刚刚开始。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5月6日发布的最新贸易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进口总额已增长23.3%。3月,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扩大至1405亿美元,相比上月增加173亿美元(+14%)。据第一财经报道,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兹维默(Grace Zwemmer)表示,“美国的商品定价调整从4月下旬开始,全面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预计大部分影响将在9月到10月传导完毕,其他连锁反应将需要更长时间调整,供应链中断的不确定性也将延长通胀高企的周期。”
英国与印度敲定自由贸易协议
据新华社5月7日报道,英国和印度6日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当天未公布协议全文,协议文本仍需经过批准等法律程序。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通话,欢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并邀请后者访印。
莫迪说,贸易协议“雄心勃勃,惠及双方”。斯塔默说,英国与印度强化的盟友关系将“在一个贸易新时代”减少贸易壁垒。
按路透社说法,该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印度对英国汽车等产品开放市场,可能为印度今后与美国和欧洲联盟等打交道设定先例。
英国2022年1月启动与印度自贸谈判。英国过往几届保守党政府寻求快速与印方达成协议,均未成功。现工党政府去年7月上台后快速推进谈判,路透社援引熟悉英印谈判情况人士的说法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实施的关税政策迫使英印加速自贸谈判。
据路透社报道,在贸易谈判之外,英印还在就涉及金融服务的双边投资协定进行谈判,目前存在分歧。
关税“恶果”显现 全美最大港口繁忙不再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恶果”正在美最大、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显现。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当地时间5月6日表示,本周港口货物量已下降约35%。
美关税政策重创本土电动车企 汽车厂商下调交付目标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当地时间6日报道,美国电动汽车厂商里维安汽车公司因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下成本增加,下调了2025年汽车交付数量目标。交付目标由4.6-5.1万辆,调低为4-4.6万辆。预计支出由此前的16-17亿美元调高为18-19亿美元。
特朗普号召美国民众勒紧裤腰带
据@央视网5月7日报道,在关税阴影下,由于进口商提前囤货,美国3月份进口额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最大的玩具企业警告,涨价不可避免,而产能也不会回流美国。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来频频号召普通美国家庭减少给孩子购买的娃娃数量,遭到各界批评。《华尔街日报》认为,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论十分罕见。历史上,美国政府只有在遭遇战争和极端自然灾害时才会要求民众勒紧裤腰带。特朗普则是第一个因为坚持自身政策作出类似号召的总统。
由于白宫近期关税乱拳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美国股市、债市、汇市出现了“三市齐跌”的罕见现象。分析普遍认为,这表明不少曾看好美国经济前景的投资者正与美元资产拉开距离,转投其他市场。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比潘·拉伊指出,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地位来自美国的资产可靠性、较低的贸易壁垒以及可预测的外交政策。“但现在,这些优势均已被削弱,全球资产配置也因此开始朝着不利于美元的趋势变化”。
根据《纽约时报》的观点,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动摇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美元资产的信任,这为欧洲创造了机遇。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自4月初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已上涨5.4%,升至1:1.13以上,达到2021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克丽斯廷·福布斯表示,投资者对欧元的热情让她想起1999年欧元诞生时的情景,当时很多人预测欧元有望取代美元。
虽然在那以后因为受到各种危机冲击,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被严重削弱,但如今随着美元资产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欧元正在重新积聚起强劲的势头。
德意志银行近日也警告,未来几年美元指数或呈结构性下行趋势,这可能使美元对欧元汇率跌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另外,英镑也是今年以来表现最强的主要货币之一。英镑对美元汇率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约4.80%,最近三个月累计涨幅约7.10%。英镑对人民币近期亦创下近年来新高,四月下旬一度触及9.8070。
据第一财经报道,GTC集团首席分析师贾米尔·艾哈迈德(Jameel Ahmad)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作为非美货币篮子的重要成员,英镑受益于美元弱势的同时,其自身结构优势也在此轮升值中逐步体现。首先是利差的持续存在。面对高通胀,英国央行继续维持4.50%的基准利率,使其与美联储等其他主要央行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相较美联储的降息节奏,英国央行可能更晚才会放松政策,这种“慢半拍”的政策路径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提供英镑利好。其次,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溢价已逐步消退。再者,在美国与多个主要经济体发生贸易争端的背景下,部分资金将英镑视为“中性货币”来进行配置。有市场分析指出,地缘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促使一些投资者减持美元,转投英镑等其他发达国家货币以对冲风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发文称,本届美国政府可能想要一个新的“美国优先”的世界,但在控制通货膨胀的竞赛中,美国可能会落在最后。因为外界普遍预计,关税将推高美国物价,但同时却可能给大西洋彼岸带来相反的效果。
经济学家们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关税可能在今明两年通过几个方面降低欧洲的通胀率,除了美国政府摇摆不定的政策促使投资者远离美元资产、助推欧元走强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美国高关税拒之门外的他国廉价商品可能转而出口到欧洲,从而拉低欧洲的物价。
由此可见,“美国的关税可能让欧洲而不是美国‘再次伟大’,至少在通胀问题上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