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晶科、隆基等四家光伏“大厂”减员,智能化成周期下行业共识

2025-05-06 20:07:00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中层以上工资分期,基层扣绩效。”一家头部光伏企业的员工告诉记者,这是行业低谷期自己所在公司采取的“共克时艰”的办法。

“中层以上工资分期,基层扣绩效。”一家头部光伏企业的员工告诉记者,这是行业低谷期自己所在公司采取的“共克时艰”的办法。

随着A股2024年年报披露落幕,自2019年以来长期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第一阵营的四家厂商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也先后交出成绩单,其中仅晶科能源实现不到1亿元的盈利,其余三家均出现亏损。

业绩下滑的另一面,企业在经营压力下选择了人员调整。上述四家光伏企业截至2024年末的在职员工人数均较截至2023年末的数据出现了下降。隆基绿能的员工人数降至去年末的37853人,基本减半;其余三家的减员幅度也均超过25%。

除了供需不匹配问题外,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也正让机器悄然取代此前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几乎被写入了每一家光伏企业的年报。

产能利用率偏低,低谷期企业减员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每家企业的人员结构都有所差异,不过人数最多的基本上都来自生产、技术、销售几大板块。一家光伏企业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去年各家企业减少的主要是一线生产员工,其次是部分技术人员,以及业绩不佳的销售人员。

“人员减少其实很正常,目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较低,部分企业只有30%到50%,极少数才能达到70%、80%。”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产能利用率偏低的背景下,企业无法消化众多的员工,因此必然选择减员。

年报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过去两年蝉联InfoLink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冠军的晶科能源,2024年的组件产能利用率为67.66%,2023年则为88.16%。排在出货第二位的隆基绿能,2023年与2024年的组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20%、53.50%,企业解释称因报告期内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产品价格超跌,公司主动策略性限产。

另一从头部光伏企业离职的高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企业在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还是来自过度扩张,“2022年、2023年市场好,国内上产能都是‘大跃进’”。

如将时间线拉长,可以观察到四家头部组件企业的员工人数均从2021年开始持续增长,直至2023年到达顶峰。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朱玥怡

企业日趋庞大的背后是产业在过去数年间的急遽发展。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组件产量从2019年的98.6GW增长到了2024年的588GW,增速在去年首次出现了下滑。

光伏产能扩张的速度甚至超过了需求的增长。晶澳科技在年报中表示,尽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较高,但600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相对于产业链各环节均超过1100GW的产能来说,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明显。

工业4.0加速智能化,组件人均产出率提升

除了供需不匹配问题外,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也正在让机器悄然接替更多此前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例如“黑灯工厂”,这一概念指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手段,让生产、运输、检测和存储环节都无需人工操作,整个生产线可实现自动运作,即使关灯也能正常运行。这样的工厂在光伏领域日益常见。从事硅片生产的TCL中环(002129.SZ)曾在去年8月对外透露其晶体方棒车间黑灯化率达90%以上。“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几乎被写入了每一家光伏企业的年报。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统计了评估产线直接员工人均产出的数据——组件人均产出率,显示2024年随着组件功率的进一步提升,单线产能增加,生产节奏加快,我国组件工厂人均产出率也提升至约5.6MW/(人·年)。

组件人均产出率提升,换一个角度即指生产同样多的组件需要的员工变少了。该路线图提出,未来随着产线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组件功率的进一步提升,人均产出率将不断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到7.1MW/(人·年)。

图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