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医院停业、物业停水停电、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今年4月22日,北京美尔目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美尔目”)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一案。
4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美尔目旗下的北京美尔目医院门口的玻璃门上,张贴着多份停电、停水检修的通知。通知称,从今年4月3日起开始实施预防性维修,暂停复兴路65号2号楼(即北京美尔目医院)及3号楼全部电力供应。同时,暂停供水进行管道探伤检测。通知的落款时间为今年4月1日。
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北京美尔目旗下的北京美尔目医院和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均已被暂停医保且暂停营业。
眼科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光正眼科(002524.SZ)间接参股了北京美尔目,并曾计划将其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内。
4月24日,光正眼科披露了2024年年报,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12年为负。2018年起,光正眼科陆续整合出售传统业务,坚决转型眼科医疗服务,但7年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针对旗下医院相关问题,记者联系了光正眼科方面,但未获得回应。
破产清算申请被法院受理
4月22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北京美尔目被申请破产清算,申请人为张某华。
北京破产法庭微信公众号也披露,债权人以北京美尔目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北京美尔目进行破产清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于2025年4月22日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破产清算申请。
相关公告称,北京美尔目涉医疗机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法院决定采取竞争方式选任北京美尔目破产清算案的管理人。
北京美尔目成立于2016年9月,旗下有11家子公司,在北京有5家医院公司,分别为:北京美尔目第二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北京光正美尔目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北京美尔目定慧医院有限公司、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美尔目医院有限公司。
上述医院均有医保牌照,其中,2家为一级医院,2家为三级专科医院,1家为眼科专科医院。其中,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美尔目医院有限公司的医保牌照自2025年2月27日暂停,目前暂停营业,其他3家医院正常经营。
北京美尔目曾为京津冀地区规模较大的眼科医院连锁集团,品牌创始人叶青(叶子隆)为国内知名的白内障专家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北京美尔目曾得到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2020年,光正眼科通过参股的方式投资了北京美尔目,并计划将其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内。
光正眼科为北京光正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光正眼科”)的参股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5.54%。北京光正眼科为北京美尔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1%。
2024年6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光正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持外延式并购与内生式发展并举的路线。北京美尔目规模与利润水平、规范程度达到上市公司要求后,公司会适时推动注入上市公司体内。
不过,实际上,近几年北京美尔目及旗下医院发展每况愈下。
据光正眼科2023年4月和2024年4月披露的《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北京美尔目多个报告期的净资产为负。截至2022年年底和2023年9月30日,北京美尔目净资产分别为-2.51亿元、-3.01亿元。2022年全年和2023年前9个月,北京美尔目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0.5亿元。
2025年4月,光正眼科未披露北京美尔目相关财务信息。
今年2月,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有投资者询问:“是否有并购控股北京美尔目的良好措施方案?同时,北京美尔目的业绩今年是否有较好的改善?”
光正眼科方面称,北京美尔目系公司参股企业的下属公司,目前未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主体范围。作为参股股东,公司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北京美尔目经营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京美尔目就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相关负责人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2025年,相关案件进一步增加。
连续1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光正眼科在上海、成都、重庆、郑州、南昌、呼和浩特、济南、青岛、无锡、义乌10个中心城市开设了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
2024年,光正眼科营业收入为8.93亿元,同比减少16.94%;净利润为-1.7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94亿元。光正眼科已经连续12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目前,光正眼科的业务以眼科医疗服务为主,还有部分传统的钢结构业务和能源业务。2024年,光正眼科的眼科医疗服务收入为7.78亿元,占比约为87.17%。钢结构业务收入为0.79亿元,占比约为8.87%;能源业务收入为0.35亿元,占比约为3.96%。
眼科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眼前段项目、眼后段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等。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是重要收入来源,收入分别为2.58亿元和2.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93%和32.22%。
光正眼科旗下的眼科医院品牌主要是新视界。2018年上半年,原光正集团(光正眼科前身)收购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跨界进入眼科医疗服务领域,并于2020年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余49%的股权,实现对新视界眼科100%控股。
不过,在收购后,新视界眼科表现未达预期。2022年至2024年,新视界眼科净利润分别为-0.9亿元、0.27亿元、-0.36亿元。
据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正眼科经审计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为-4.74亿元,未弥补亏损金额为-4.74亿元,实收股本为5.18亿元,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光正眼科方面解释称,主要原因为:第一,公司购买子公司新视界眼科少数股东拥有的49%少数股东权益导致未弥补亏损增加。第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74亿元。第三,2024年,眼科医疗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屈光及白内障项目受上述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同步造成两大病种毛利下降,致使利润降低;公司医疗板块业绩完成情况低于预期,形成大额商誉减值并导致利润下滑;钢结构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订单量下降导致公司钢结构收入、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近3年,光正眼科的资产负债率都保持较高的水平,2022年年底、2023年年底和2024年年底分别为82.4%、81.5%、90.7%。
截至2024年年底,光正眼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仅为1.13亿元,比2023年年底的2.83亿元减少60%。这些数据反映光正眼科有较大的财务压力。
光正眼科的研发投入比较低。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97万元和358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0.46%和0.4%。
记者注意到,在历年的年报中,光正眼科都会提出下一年度具体的经营目标,不过实际都远远未能实现。
比如在2023年年报中,光正眼科方面表示,2024年计划争取实现销售收入11.83亿元,净利润0.4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45亿元。
2024年,光正眼科完全没有实现上述经营目标,尤其是净利润出现了巨额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
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中,光正眼科再次提出新的经营目标,预计2025年计划争取实现销售收入10.87亿元,净利润0.3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36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光正眼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59万元,持续亏损。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这反映出虽然光正眼科非主营业务带来了净利润的增长,但主营业务依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