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李唐宁可达王松涛)五年前,它是新能源豪华汽车赛道上的一个挑战者;五年后,它已跻身全球新能源车企“盈利俱乐部” ——“十四五”期间,赛力斯发力生态协作,打造超级工厂,完成了从“造车新势力”到高端智能整车品牌、从传统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新华财经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活动。记者采访发现,“高端”“智造”“生态”成为赛力斯发展的“关键词”,问界产品矩阵构建了核心优势,自主研发的“魔方技术平台”展现深厚的技术积淀,“智慧重塑豪华”已经成为鲜明的新品牌标签。
高端化战略:从“造车”到“造豪华车”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营收达到62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大增81.03%,成为全球范围内又一家实现持续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这是赛力斯战略转型有效性的最直接证明。过去五年,赛力斯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打造出了广受欢迎的豪华品牌,实现了从“性价比”向“品价比”蜕变。
今年二季度,赛力斯单车成交均价高达41万元,车均净利润达2.07万元,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突破75万辆。高端产品矩阵直接推动了“量价齐升”的良性循环,让赛力斯跻身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中交付增速的领跑者。
“跨界”,是赛力斯在这五年中最果断的落子。2021年以来,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问界品牌,践行“传统豪华+科技豪华”的新豪华理念,完成了一场技术、产品到生态的重构。双方合作推出的问界M5、M7、M8、M9等四款车型产品,覆盖主流豪华细分市场,成为中国汽车在智能时代的一个亮眼符号。
在赛力斯集团轮值总裁张正萍看来,跨界本质是“技术破壁”。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能力决战,智电融合、软硬融合是汽车从机械实体进化成数字生命体的关键。随着汽车产业的边界不断延伸,车企“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持续,网状融合生态正在成为主流。
在赛力斯看来,所谓“软硬融合”,即打造 “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程、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的整车架构——或者说,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智能终端,这也成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备受用户青睐的核心密码。
出色的市场表现也为品牌向上提供了强劲动力。咨询机构杰兰路发布的《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显示,问界品牌位居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榜首,问界M9以85.2分夺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以往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豪华车市场格局,被问界等中国品牌成功打破。
智造跃迁:发力生态协作打造超级工厂
品牌和产品升级的背后,必有制造升级的支撑。
走进赛力斯智慧工厂,仿佛步入一座“赛博车间”:机械臂精准操作、AGV无人小车穿梭如织、万吨级超级智能压铸单元“一键成型”大型车身结构……赛力斯超级工厂作为“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的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应用智能技术实现生产环节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关键工序达到100%自动化、100%质量监测追溯,实现了“柔性化、透明化、自动化、互联化、智能化”造车。目前,赛力斯拥有三座智慧工厂,机器人数量5000余台,其中赛力斯超级工厂机器人数量超过3000台。
不仅如此,作为“链主”企业,赛力斯持续带动产业链协同,推进整车产品集成化、智造集聚化、产业集群化,打造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高端产业链。
“造车20多年来,赛力斯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已与20多家全球顶尖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了从早期的合作学习到如今的联合开发,大幅提升了产业链协作效率和整体创新能力。”张正萍表示,赛力斯构建“1+2+N”生态联盟,以与华为深度合作为核心,集成多家世界级供应商,保证了生产效率与交付质量。目前,赛力斯已将一级供应商数量从300家压缩至100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创新推出的“厂中厂”模式:宁德时代、延锋、文灿等核心供应商直接将产线建在赛力斯超级工厂,实现“分钟级响应”。从赛力斯指令下达到供应商产线调整,整个过程只需约20分钟。这不仅极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更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构建起一道产业链护城河。
产品和生产的升级离不开技术研发的持续支撑。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研发投入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研发人员共计6984人,同比增长26.6%,在公司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提升至36%。持续的投入最终沉淀为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系统、智能安全体系等核心技术,并实现行业领先技术的量产装车,从底层架构到应用场景,全面夯实公司技术底座。
在张正萍看来,“十四五”期间,赛力斯逐渐跳出了传统制造企业的叙事逻辑,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的新型科技企业。下一个五年,赛力斯将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持续加码电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构筑长期竞争壁垒。(参与调研:刘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