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电价下降对发电厂商的杀伤力,已经超出了预期。”
近日,一位资深能源行业研究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今年上半年,上网电价普遍下降,拖累了各大发电企业业绩。五大发电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的营收,全部出现同比下滑,去年同期下滑的为三家。
这五家电力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均提到了电价下行相关表述。
华能国际(600011.SH)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其提及,营收下降主要由于电量和电价同比下降,其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电价为485.2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69%。
国电电力(600795.SH)同期营收776.55亿元,同比减少9.52%。该公司同样称,主要原因是售电单价较上年同期下降,平均上网电价409.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6.72%。
华电国际(600027.SH)营业收入为599.53亿元,同比减少8.98%。主要原因是发电量减少、电价下降及煤炭贸易业务模式优化等。该公司平均上网电价为516.8元/兆瓦时,比追溯调整后的上年同期数据下降约1.44%。
大唐发电(601991.SH)经营收入为571.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该公司平均上网结算电价444.48元/兆瓦时(含税),同比降低约3.95%。
中国电力(02380.HK)主营业务收入238.58亿元,同比下降9.87%,去年同期为增长24.13%。上网电价方面,其风电均价为410.66元/兆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8.05%;光伏发电为376.80元/兆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5.97%。
根据现行电力市场体系,中国电价可大致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类。
其中,上网电价针对的是发电企业,即发电企业向电网企业出售电力的价格;输配电价相当于电的运费,即中间渠道,由电网收取;销售电价是指下游用户电价。
据界面新闻了解,发电公司上网电价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提升,叠加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各类电源统一竞争,新能源为争抢电量容易报出低价,促使电价进一步下行。
新疆一光伏电站的负责人对界面新闻称,近两年上网电价均呈下降走势,主要原因是交易竞价导致的波动。
当前新能源面临显著的市场出清竞争压力,其近乎 “零边际发电成本” 的核心属性,驱动各电源形成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期(如午间光伏大发时段),为确保电力出清,新能源发电主体会在市场规则允许范围内,采取激进的报价策略。例如,甘肃等地区部分报价压低至0.04元/千瓦时的下限,在部分已建立负电价机制的省份,新能源报价甚至触及零电价或负电价区间。
从电力调度与市场运行逻辑出发,在该时段,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新能源会成为优先调度对象,其他类型电源(如煤电、气电)因边际成本显着高于新能源报价,丧失了在此时段的竞争资格。
这种格局进而导致电力市场呈现分时段的同质化竞争特征:新能源在其出力高峰时段内部展开激烈的低价竞争,而在新能源出力低谷,其他电源品种则转而在该时段集中竞争,最终形成多电源品种在不同时段内的市场 “踩踏” 效应。
除了煤电和新能源企业外,今年核电企业的业绩也受到电价下降的波及。
上半年,核电双雄净利首次双下滑。中国广核(003816.SZ)上半年营收为391.67亿元,同比下降0.53%,归母净利为59.52亿元,同比下降16.3%。受部分地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下降的影响,该公司平均结算电价同比下降约8.23%。
开源证券的研报指出,由于电价下降,中国核电(601985.SH)上半年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净利率下降1.9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为56.66亿元,同比下降3.66%。根据光大证券的研报,中国核电的上半年核电平均上网电价(除税)为0.35元/千瓦时,同比减少4.81%。
当前国内核电上网电价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前者通过“优发优购”的模式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后者则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
“此前核电电价一直较为稳定,如今也已经受到市场化交易的影响了。”上述研究人士表示。
电价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电力供需宽松。
“发电能力的提升,超过了用电需求的提升。无论是发电量还是装机容量的增速,都超过了用电量的提升,叠加市场化和部分地区需求不稳定,造成电价下行。”上述研究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国家能源局7月公布的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截至上半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我们火电上网电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3-0.04元/度。新能源电价可能下降更多,约达0.08-0.1元/度。”位于新疆昌吉州的一家“疆电外送”通道配套煤电厂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除了新能源装机量增加的原因外,受电端需求也在下降。
今年136号文和394号文下发后,电力市场化大幅提速。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意味着新能源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今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提出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目标,电力交易全面进入“现货时代”。
这一举措有利于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充分反映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为电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模块。
华能国际在财报中表示,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中长期市场供给量大增,新能源边际成本低于煤电,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随着现货市场全面铺开,叠加新能源装机持续增长,在供需宽松情况下,现货市场更加激烈,电力价格呈下行趋势。
新疆阿勒泰地区一风电基地的值班长对界面新闻称,“之前我们是部分参与现货交易,部分参与中长期交易。但9月我们全部电力都参与现货交易,电价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波动,有时还存在倒挂电价的现象,这虽然能惠及用户,但对我们这种电源侧的企业压力很大。”
“未来如果没有新的配套政策出台,当前环境下,电价下降的大趋势可能难以扭转。”上述行业研究人士称。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尚未完成,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不充分,但已有部分地区下调了下游工商业用户电价。
例如,据潮新闻报道,去年浙江企业电价降了1分钱,减少企业用电成本45亿元以上。在2025年年度中长期电力交易市场上,浙江共成交1887.22亿度电,交易均价比上年下降11.09%。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今年黑龙江省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降价幅度达到10.2%,全年可为我省一般工商业用电户减轻电费负担13.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