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经济多重因素交织,美联储本次降息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虽然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不少人仍心怀疑问,尤其是在特朗普的阴影笼罩之下,降息的底气何来?是美联储一贯的理性操作吗?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柯静认为,这个举措并没有明显偏离经济规律。美联储当前承受的政治压力的确显著加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决策本身而言,是有数据支撑基础的。在7月的上一次会议上,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原因是当时官员们判断,高通胀风险仍然比就业走弱更突出。但鲍威尔当时也指出,如果通胀与就业风险达到“完全平衡”,就意味着政策应逐步转向更中性的立场。到本次会议时,就业市场的数据已发生明显变化。
数据显示,自7月底以来,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连续被下修。截至6月的三个月,月均增长由15万降至9.6万;截至8月的三个月进一步降至2.9万。同时,7月以来失业人数首次超过职位空缺,这是自2021年经济重启以来未曾出现的情况。与此相对,更高关税虽然推升了一些商品价格,但整体影响尚不确定,且美联储目前更倾向于认为这可能属于一次性、短期的价格冲击。柯静说,在美联储看来,就业下行风险已变得更为突出,而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仍不确定且可能是暂时性的。正因如此,鲍威尔才说美联储判断风险平衡已经发生变化,政策可以更趋于中性化,也就为此次降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