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煤矿生产,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幽暗矿井下矿工辛苦劳作的场景。而如今,伴随煤矿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绿色开采、智能掘进等技术已显著助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降本增效,让挖煤不再是个苦差事。
9月17日,老牌煤机行业上市公司郑煤机(全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集团更名揭牌仪式,正式更名为“中创智领”,公司战略全面迈向智能化、多元化发展新阶段。证券时报记者深入行业采访也了解到,近年来煤炭机械市场呈现疲软态势,但龙头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装备、全流程服务”拓展,逐步探索出了煤机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煤机智能化
洁净明亮的车间内,“麒麟臂”快速运转,稳稳将几十吨重的结构件产品腾挪到位。在上百台机器人的辅助下,切割、焊接、翻转、搬运、组装等工序一气呵成,23条智能化生产线仅需几名巡检工人……
这尽显科技化的一幕生产场景,出现在郑煤机智慧园区。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第12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中,该园区成功入选,荣膺全球煤机行业的首家灯塔工厂。
据中创智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部署自动化流水线23条、工业机器人150台、智能行车7台、AGV运输车30台,生产效率提升20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61.3%,非计划停机时长减少60%,满足了客户对于全定制液压支架和更快交付的需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智慧工厂。
智能生产、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正成为煤机行业产品研发制造的主旋律。
“公司科技化转型的一大亮点,是进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领域。随着防爆巡检机器人、辅助运输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各大煤矿企业,可以替代人工进入危险区域执行巡检、作业、救援等任务,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利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表示,防爆巡检机器人搭载有多模态全面感知系统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精准异常识别技术,支持在井下特殊环境中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作业,能够实时采集现场设备温度、声音、图像、气体浓度等多种数据,并通过远程AI平台进行自主分析与隐患诊断,极大提升了煤矿的安全管控水平。
太重集团旗下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下称“太重煤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近年来注重高端智能型采煤机研发,已形成涵盖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智能化开采需求的14大系列120余种机型。其中,厚煤层3000kW采煤机首创了整体框架式机身结构,突破了采煤机高可靠性模块化结构设计、作业场景智能感知、截割规划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创下单台采煤机无故障连续开采800万吨的纪录。
商业模式变革
2020年至2023年,伴随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我国煤机产品市场景气度整体波动上升。近两年,受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下行等因素影响,煤机行业增速逐渐放缓,核心经营指标出现下降。2024年,煤机行业50强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同比下降7.77%和4.35%。2025年行业疲软格局依然延续。
“伴随煤炭产能建设高峰期过去,设备采购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和‘按需补量’,决策更趋理性精细。加之煤价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煤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太重煤机上述负责人提到,煤炭综采设备上游直接关联钢铁等原材料行业,下游紧密连接煤炭行业。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但下游需求疲软,企业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为煤炭企业提供综合后市场服务的速达股份也有同感。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2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继续下行,煤企利润空间下降,客户采取控制费用等措施降本增效,客户端非紧急维修需求被推迟或取消,维修用备件需求下降,造成公司备品配件供应管理业务的收入下降。
行业新形势正倒逼企业商业模式变革。
“当前公司正在实现三大转型,一是从单一液压支架制造商向成套综采装备供应商转型;二是从传统设备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三是从制造企业向工业数字化运营商转型。”中创智领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煤机行业产品结构与商业模式均面临提质升级。具体到公司而言,一方面产品从单一产品向成套装备(三机一架)总包供应跨越。成套订单比重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单客价值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全生命周期服务收入快速增长,形成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平滑了传统设备销售的周期性波动。
2025年上半年,中创智领煤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1.49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8.4%。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展现了盈利质量的提升。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的提升,而非简单的产量扩张。”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中信重工目前已将智能化装备及服务由煤炭行业延伸至非煤矿山、金属矿山并取得积极进展。武汉琦表示,公司正加速布局“4+6+N”机器人产业体系,通过挖掘细分市场机遇及深化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应用,致力于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成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力海外市场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55%以上。虽然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但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煤矿智能化建设要求仍为煤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国家能源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强调,要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其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这一进程将持续释放对高端智能装备与服务的市场需求。此外,无论煤价高低,煤矿对安全生产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公司用于高风险巡检和作业的机器人等产品,能够显著降低安全事故风险,这一价值不会因煤价波动而打折。”谈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预期,武汉琦也表示,未来5至10年,煤炭机械行业将呈现高壁垒、高集中、高技术驱动的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垄断、资质卡位与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巩固优势。
速达股份对市场前景也充满信心。该公司负责人提及,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为24亿吨,同比增长5.4%。依托于这个巨大的市场,煤矿机械后市场达到百亿级别。若按照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及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计算,目前每年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需求达300亿元左右,如果包含闲置设备盘活市场,行业空间更大。
采访中,多数煤机公司表示,目前海外市场正成为企业发力布局的方向。据透露,2024年中国煤机出口金额达138亿元,同比增长14.7%,重点覆盖俄罗斯、印尼、南非等国家。一些企业在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市场已取得突破,出口订单增长超300%。
8月28日,速达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计划以自有资金在中国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境外投资的持股公司,再由香港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械设备后市场服务。
太重煤机聚焦煤炭储量和产量突出的发展中国家。越南作为核心出口市场,公司旗下采煤机产品已占据当地72%的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的煤机装备国际认可度与市场份额正稳步提升。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订单金额达到7.75亿元,同比增长了137%,这显示出海外拓展的强劲势头,也表明产品技术和质量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中创智领上述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