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风波的影响正在业内持续扩散。
近日,网友热议绿茶餐厅已经悄悄撤下了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是否真有这种情况?
据南方+报道,9月17日,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南山区一家绿茶餐厅,发现门外确实无此广告。现场餐厅工作人员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撤下的。但问及餐厅餐品是否是预制菜时,对方强调烤鸡等招牌菜式是现做的。同时,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 “无预制菜” 字样已被涂黑。
“黑猫投诉”的微博亦刊文称,近日多名网友发现,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 “无预制菜” 字样被涂黑;此外,吉林一网友拍到喜家德门店宣传海报上 “拒绝预制” 的标语被涂抹遮盖。
绿茶集团的招股书中披露:“通过与专业食材加工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与该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我们与食材加工公司的合作使我们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在中国内地加速扩展餐厅网络。我们避免了与建设自营中央厨房相关的大量前期投资。”集团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将食材的大部分制备过程分配给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在为顾客烹煮及上菜前只需在餐厅进行简单操作,这样可以“保持餐厅的一致味道及品质,提高运营效率”。
灵活的供应链离不开“预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绿茶餐厅的运营效率。然而,在消费者层面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表示,绿茶餐厅使用预制菜而不进行提前告知,侵犯了其知情权。在消费市场对预制菜的评价两极分化的同时,绿茶餐厅一边以“现做”为宣传文案(如招牌菜“龙井烤鸡”主打现烤),一边要强调由中央厨房来提升出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去年3月,绿茶餐厅被曝38元的“佛跳墙”用的是预制菜,且菜单中未标注“预制菜”字样,也不会主动告知顾客是预制菜。对此,绿茶餐厅相关门店负责人对广州日报曾回应称“没有使用预制菜”。
绿茶餐厅的预制菜使用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去年7月,时值绿茶餐厅递交上市申请表之际,证监会对其食品安全以及预制菜占比情况进行了问询,要求其说明食品供应链具体模式和预制菜占比,对是否符合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明示。
官网资料显示,绿茶集团以餐饮连锁经营为核心。2008年,该公司成立了第一家“绿茶餐厅”龙井总店,目前有500+家直营门店。今年5月,绿茶集团在港交所上市。
绿茶脱胎于杭州灵隐路的一家绿茶青年旅舍,旅舍创始人王勤松及妻子路长梅在给背包客提供配套餐饮时,开发出了烤鸡、火焰虾等融合菜式,价格亲民,颇受旅客欢迎。后来,王勤松和路长梅关掉了青年旅社,2008年在杭州西湖龙井路开了第一家绿茶餐厅,主打中式融合菜,以高性价比取胜。绿茶曾是杭州当地的等位王。
8月25日,绿茶集团(06831.HK)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份半年报。半年报显示,绿茶集团上半年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23.1%;股东应占利润2.34亿,同比增长34%;经调整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大涨40.4%。
据界面新闻报道,与此次绿茶餐厅撤销“无预制菜”招牌不同的是,海底捞开始在部分餐品中标注“预加工”字样。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深圳海底捞一门店就餐时,发现菜单上多款儿童餐产品均标注“部分预加工”字样。
9月17日,海底捞客服回应媒体时表示,如涉及部分预加工产品,门店菜单确实均有标注。海底捞武汉一门店客服称,目前门店提供三款儿童套餐,其中两款在菜单上标注了部分预加工。工作人员还建议,若宝宝处于无盐饮食阶段,可选择门店的涮品,如鲜切牛肉、玉米、菠菜等。
截至9月18日午间收盘,预制菜板块下跌0.47%,佳禾食品股价下跌5.87%,天康生物跌超4%,得利斯股价下跌超3%。另外,绿茶集团股价下跌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