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向下调整后,白酒流通和销售出现回暖现象。
随着8月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3%,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经销商和线下销售终端出现销售回暖迹象,8月的销售额和出货量,环比7月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包括贵州茅台等白酒企业反映,8月动销情况出现明显回升。
业界认为,“中秋-国庆”旺季再度来临,以及酒价的进一步下探,是白酒动销回暖的重要因素。在近期多因素影响下,白酒行业或出现动销改善,但行业整体仍在深度调整中,存/缩量博弈状况并未改变。
不过即使行业真正回暖还有一段距离,但最近一个多月时间,白酒板块也呈现了反弹的走势。
第二季度整体深度调整,“拉低”半年报表现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今年白酒半年报体现出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阶段,20家(不包括顺鑫农业)披露半年业绩的白酒上市公司,6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1家亏损同比收窄,剩下13家均是业绩“双降”。
从单季度业绩来看,大部分酒企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是同比下降。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后了解到,除了珍酒李渡未分季度披露业绩外,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仅为贵州茅台和天佑德酒,五粮液与去年同期持平,山西汾酒营收增加,舍得酒业、老白干酒和*ST岩石则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他企业均业绩“双降”。
其中头部酒企方面,洋河股份持续调整,业绩双位数下跌,古井贡酒从两位数增长转为两位数下滑,仅是相差一个季度。准百亿和主流酒企方面,过去几年大幅增长的今世缘、迎驾贡酒均呈现双位数下滑;业绩增幅缓慢的口子窖、伊力特同样也出现同比双位数下降的情况。
实际上,第二季度业绩下滑,也是白酒行业从“狂飙”回归“正常”的表现。
据了解,每年第二季度是白酒企业的“典型淡季”,清理渠道库存、产品订货招商和旺季做准备的季度。但是过去几年白酒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时,酒企的第二季度成了业绩“冲量”以及同行比拼的时期。一般而言,白酒企业第一季度业绩通常是为上半年以及全年业绩打下基础,而第二季度数据的作用更多是对半年报的数据报表“锦上添花”。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自从今年白酒持续深度调整后,第二季度的“淡季效应”再度“回归”,由于渠道持续高库存,白酒企业采取的“压货”“提前打款”等措施普遍“失灵”。对此,部分白酒企业披露,第二季度的主要策略系“渠道纾困”,包括洋河股份、今世缘、舍得酒业和酒鬼酒等,都对外披露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系“主动调整业绩增速”所致。
与此同时,第二季度政策层面调整是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例如今年5月中旬发布的“禁酒令”,公务接待用酒场景消失,部分商务接待受到影响,这一政策引起了酒行业的“观望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受政策因素叠加淡季因素影响,过去带动白酒动销的商务接待,不论是举行频次还是产品消费价格带,相比去年进一步减少,尤其是5、6和7月,有经销商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反映,高端酒出货量比往年同期下降了超7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商务接待大幅减少。
另外,消费场景变化也是影响酒企业绩的重要因素。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部分白酒企业在半年报中也提到,消费场景变化是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今世缘、水井坊,这两家公司均表示,今年上半年部分商务接待场景消失、宴席渠道减少等,一定程度上给中高端产品销售带来阻力。
酒水销售好转动销反弹,但难赶上去年同期
不过,相比第二季度以及七月份的行业“冷清”,8月开始白酒行业出现销量反弹现象。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今年多家酒企表示8月动销回暖。贵州茅台方面表示,随着传统双节临近,8月环比6、7月份,市场终端动销有所回暖,8月底以来至今终端动销环比增长显著,市场态势有望进一步向好。
另外,在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酒水终端和经销商在8月出现销量大增的迹象,其中次高端和大众价格带产品的出货量对比往年同期大增。
实际上,8月白酒销量回暖主要与部分消费场景增加有关,例如升学宴和喜宴增加,用酒量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使得人们宴请和送礼的需求大增。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还注意到,今年多款酒水价格尤其是高端产品持续下降,是酒水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多个线上酒水批价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款白酒批价呈现波动下调,包括飞天茅台、五粮液、君品习酒和国窖1573等多个产品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产品最新一期《湾区酒价》显示,多款千元价格带及高端价格带产品持续下降,有部分产品甚至跌至与批价相近。
业界分析认为,由于行业处于“清库存”阶段,“价格倒挂”现象持续存在,经销商为回笼资金被迫降价出货,短期内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不过,价格下调也加速白酒渠道消化的进程,包括旺季下产生的宴席和送礼等传统消费场景大增,最终带动了白酒需求回暖。
不过,本轮反弹要“填”今年早前深度调整的“坑”,行业并未抱乐观态度。业界认为,白酒市场整体处于下滑趋势,并有可能不及去年同期水平,目前动销回暖更多是此前月份消费需求被压制后的反弹,并非市场有真正的新增量。
多家券商预计,在目前渠道库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耗完毕的背景下,“中秋-国庆”旺季的主要任务依旧是去库存,除了少部分头部产品外,经销商对提前打款拿货以及回款会偏谨慎。
其中,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当下动销逐步走出最差时点,但仍未恢复到此前水平,预计今年中秋国庆旺季仍有双位数以上下滑、市场对此已有一定预期。
国泰海通食饮研报认为,消费环境压制行业需求,5月“黑天鹅”加剧调整幅度,行业加速去库。“我们认为存量竞争环境中行业份额逻辑持续演绎,酒企选择拥抱产品创新、渠道变革以寻求增量,部分高端酒通过持续平衡渠道以维系收入增长,酒企实际回款表现弱于报表收入”。
资金“押宝”白酒反弹,板块已涨一个多月
即使行业在旺季的回暖属于阶段性回调,但白酒板块却迎来了一个多月的反弹。
同花顺白酒指数显示,8月1日开始白酒板块启动了大幅度回调的行情,该板块从约2876点一路上行,截至9月16日收盘,板块收盘为3232.97点,累计涨幅达12.32%,其中8月26日一度触及3351.04点。南都湾财社记者还注意到,虽然现阶段白酒板块的指数与去年11月超3940点的阶段性高位仍有一段距离,但是相关指数已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去年的8至9月,白酒指数处于2400点做左右的低位徘徊。
以8月1日至9月16日为区间计算,多只白酒成分股出现大幅上涨。其中,今年上半年业绩已跌入白酒上市公司倒数第四的酒鬼酒,股价累计涨幅已达52.83%;第二季度自称“业绩改善”的舍得酒业,累计涨幅达32.23%;金徽酒为20.97%;*ST岩石为14.44%。另外白酒龙头方面,古井贡酒、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累计涨幅分别为22.35%、16.42%和12.65%。
资金对白酒板块的看好,也被业界看作出现拐点的信号,但事实上,在目前白酒市场不断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中,这种拐点效应或更早在名酒和龙头企业身上得到体现。
酒业评论人肖竹青认为,今年下半年或迎来拐点,中秋、国庆旺季或成为名酒价格筑底反弹的窗口期。酒类行业分析师蔡学飞也表示,除了头部名酒下半年可能迎来筑底弱反弹,整个白酒行业谈论见底可能“还为时尚早”。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白酒行业今年二季度的基金持仓占比已经降至2017年的水平,处于历史估值相对低位,“市场预期中期行业景气改善时酒企将呈现出成长性。”
广州一名证券分析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这一个多月的白酒股反弹上涨,更多是“牛市”之下市场资金“情绪高涨”所带动,相比部分被“炒高”的热门概念,目前白酒板块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较高,“只要有资金‘杀入’,一些盘子小或股价较低的个股就能大涨,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景气度恢复了”。
根据此前《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为47.14,其中白酒景气指数为44.58,这一数据表示,行业是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虽然下半年白酒行业采取低度化、拥抱即时零售等方式试图对冲深度调整,但目前尚未见成效。
对于今年剩余时间,白酒旺季有何表现,并将如何应对深度调整,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