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黄金协会提出一项颠覆性提案,计划在伦敦推出由实物黄金支持的数字代币,旨在彻底改变黄金的交易、结算和抵押方式。
在合规稳定币于全球掀起热潮后,“万物上链”似乎成为趋势。据第一财经独家获悉,世界黄金协会CEO泰达维(David Tait)在近期的2025国际黄金产业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正式宣告了“上游数字黄金”的计划和背后的考量。
有观点认为,此举或将为规模高达93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实物黄金交易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但亦有观点认为,实物资产和货币或金融资产差异较大,上链并不能解决真正的核心问题,反而会引发背后挂钩资产真实性的担忧。比如一家公司宣称,每一枚代币都将代表对金库中特定实物黄金的合法所有权,但这部分特定的黄金会不会被挪用,甚至真实存在?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不过,香港Uweb商学院校长、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于佳宁博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黄金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就是全球认可的储备和配置工具,市场基础深厚。如果它能够形成规模化的链上交易市场,既保持黄金的稀缺和避险特征,又增加流通和再配置的空间,那么数字黄金可能获得更多认可。
“数字黄金”来袭
泰达维表示,世界黄金协会致力于解决黄金及黄金市场的诚信、易获得性与可交易性问题。为此,世界黄金协会推出了名为“黄金247”的数字化转型计划,降低全球投资者进入市场的资金成本壁垒。
计划首要强调的是金条诚信,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与世界黄金协会已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并推行一套国际金条诚信体系,即“金条诚信”计划(GBI)。
GBI旨在将所有合规黄金纳入一个基于区块链且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届时买家能清晰看到其所投资的金条或金币,且待技术成熟后,还将了解到其所购金饰的原料均经历负责任开采冶炼过程,信誉良好且全程仅由合法参与者经手流转。
事实上,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在此方面成效显著。最新统计显示,其“合格交割清单”(GDL)上的103家精炼厂中已有100家在短期内接入了该系统。
关键目标还在后面——“我们还在全力推进三大数字化举措以实现‘黄金247’倡议的另外两大目标,即黄金市场的易获得性和可交易性。”泰达维表示,第一个举措是“上游数字黄金”,目标是以数字化作为主要手段,将市场变得更透明、更可信且更易参与。
“上游数字黄金”倡议是面向大宗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下一代数字化生态系统,可实现黄金的交易、持有及抵押品功能。该计划最初聚焦全球场外交易市场。世界黄金协会已联合黄金市场的多家主要银行,就引入数字化市场以补充现有实物市场达成共识。
在泰达维看来,分布式账本技术有望提高运营效率,例如通过净额结算和压缩处理,减少需要结算的单笔交易数量,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此外,借助代币化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可实现交易后确认、验证及手动结算流程的自动化,减少对账工作,提高交易执行和结算的速度与准确性,消除黄金交易中付款与交割的5小时时间差,将让全球合规及风险管理人员倍感安心。
推出时机、意图有讲究
世界黄金协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出数字黄金,有其背后的逻辑。
于佳宁对第一财经表示,长期以来,黄金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角色就是价值储藏,但在交易、结算和抵押等环节上,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便利性始终不如债券和货币。现在提出数字黄金,其实是想在保持黄金稀缺属性的同时,让它在市场里更容易流通、更容易被利用,相当于让黄金从“固体黄金”逐渐具备“液体黄金”的特征,变成一个可以灵活参与配置的金融资产。
至于为什么是现在推出,这和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背景都有关。一方面,过去三年全球央行每年购金超过1000吨,反映的是在利率高企和地缘风险加大的环境下,避险需求的显著提升。但同时,投资者也希望黄金不再只是金库里的沉淀资产,而是能进入更广阔的资本市场。
“协会的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中期,伦敦金库黄金存量的市场价值接近9万亿美元级别,这么庞大的体量,如果能进一步具备抵押和流动功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作用会非常直接。”于佳宇称。
从另一方面看,于佳宁认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以及全球范围内,资产代币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过去几年里,监管对于数字资产和现实世界资产结合的态度逐渐出现新的空间,使得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都在寻找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资产融合的路径。这是此前很少出现的背景,也为数字黄金的推出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机。
可见,数字黄金的推出既是对当下需求的回应,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准备。它试图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透明度和可交易性的问题,把黄金从单纯的储值工具,逐步推向一个能与其他大类资产竞争资本的市场角色。如果这个过程能顺利推进,黄金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功能边界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实物资产上链仍存挑战
然而,不同于挂钩美元、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的稳定币,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这些实物资产则要面对标准化不足、跨境流转成本高等障碍。很多所谓RWA(实物世界资产)项目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真正可用的二级交易市场,因此容易被视为炒作。
普遍的担忧在于,黄金和其他资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实物属性,很多人买黄金就是为了安心持有,所以一旦进入数字化阶段,大家自然会担心托管风险。如果链上的凭证和金库里的实物不能完全对应,市场就会失去信心。
区块链资深从业人士、稳定币专家William Li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无法完全保证上链资产的真实性,现阶段最多是用各种传感器追踪,但成本太高;此外,将黄金代币化并没有提高流动性,目前已经有了现货黄金交易所,除非是将代币化黄金放在区块链上自由流转,但这会带来额外风险(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
“正因如此,协会在推进数字黄金的同时,把‘金条诚信’放在最前面,希望让黄金的来源、流转过程变得清晰可验证,让托管环节更透明。数字黄金要想真正被接受,首先要让投资者相信每一份凭证背后都能找到对应的实物。”于佳宁称。
不过现实中已经有一些案例。比如泰达推出的黄金稳定币XAUt,每一枚代币代表一盎司合格交割的金条,实物托管在瑞士的金库里。投资者在链上可以细分到极小的单位进行交易,日常使用和转让非常方便,但当涉及实物赎回时,就必须在TG Commodities Limited网站上注册并完成身份验证流程,再按确保账户中持有至少430枚XAUt代币,相当于一根标准伦敦金条,达到完整金条的最低赎回数量。
于佳宁认为,和美元稳定币相比,数字黄金的难度就在这里。美元稳定币背后的资产大多是现金或短期国债,本身高度同质化,可以快速映射到链上。而黄金是“非标”的,不同产地、不同纯度、不同规格,跨境流转还有高昂的成本。要让黄金成为一种真正可替代的数字化资产,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在托管和交割体系上不断强化透明度。
换言之,数字黄金既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又要缓解托管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体量远远小于法币稳定币,但数字黄金依然有增长空间。因为如果能把“固体黄金”逐渐变成“液体黄金”,让它进入资本市场,具备抵押和流通功能,黄金的金融属性就会被进一步激活。
积极的一点在于,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黄金本身就是全球认可的储备和配置工具。如果它能够形成规模化的链上交易市场,既保持黄金的稀缺和避险特征,又增加流通和再配置的空间,那它可能会成为少数真正成功上链的实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