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月15日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围绕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等关键环节,对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企业采购合同中相关内容作出规范倡议。
17家作出账期承诺的汽车企业当日表态,积极响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倡议》,将以实际行动落实《倡议》要求,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述17家企业为东风、上汽、奇瑞、赛力斯、理想、长安、广汽、比亚迪、蔚来、长城、小米、零跑、小鹏、吉利、北汽、江汽、一汽。
《倡议》明确,甲(整车企业)乙(供应商企业)双方通过采购订单确认订货日期等事项;乙方应按采购订单、交货通知单约定向甲方交货;甲方应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等。
在支付与结算方面,《倡议》提出,甲方支付账期自乙方交货并通过甲方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如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若乙方为连续性供货的非中小企业,经双方协商,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账,账期自双方对账日起算;甲方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对账;如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甲方应按照与乙方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如乙方为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等。
《倡议》还提出,倡导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次签订合同的有效期不少于一年。
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竞争压力转嫁、传导至上游供应链,压低采购价格、延长付款周期等问题凸显,给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25年6月,17家重点车企公开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施情况,并对账期改观充满期待。
“由于账款支付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加之各车企供应链管理体系存在差异,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尺度不一的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解决这一问题,协会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开展情况调研,广泛征求产业链上下游意见,编制形成支付规范倡议,以更好支撑整车企业践行账期承诺。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此前车企对于账期的承诺还比较模糊,《倡议》针对车企账款支付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明确,有助于促进车企更好兑现对于60天账期的承诺。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交流会商机制作用,及时解决落实中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供应商账款支付、优化汽车产业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相关举措落到实处,还需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形成合力。整车企业应着眼长远,积极履责,为供应链健康发展发挥更多正向带动作用;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也要积极引导,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共享产业升级带来的广阔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