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场行情转暖,多数券商均在半年报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增长。在业绩暖流之下,湾财社注意到,不少券商从业人员正在加速“脱圈”,转投上市公司。
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2025年7月以来已经有近20名券商人士投身上市公司担任要职,既有担任董秘、财务总监等高管职位,也有担任证券事务代表的IR岗。
“董秘”转型路:
中信建投童宏杰入职戈碧迦
7月2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戈碧迦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聘任童宏杰为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议案》。任职期限自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五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日止,自2025年7月29日起生效。
公开简历显示,童宏杰在转投戈碧迦之前,在中信建投证券有着近10年的工作经验,并担任投行委高级副总裁。
在童宏杰跳槽戈碧迦的背后,他还有一重身份为“保代”。戈碧迦北交所的发行保荐书显示,童宏杰正是该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在更早之前的戈碧迦备案辅导期间,童宏杰则是辅导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事实上,从上市项目“保荐代表人”到上市公司担任董秘,这已经是行业内较为常见的转型路径。
长久物流同样在7月份进行了一次董秘的变更,接任者是来自申万宏源的马伟。据公开简历显示,马伟于2025年3月加入长久物流,而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在国海证券、中航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从事承销保荐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马伟在申万宏源期间曾担任毅兴智能IPO的保荐代表人,不过毅兴智能并未完成IPO过程,于2024年5月主动终止了创业板IPO。
同样的案例还有申万宏源的赵睿,其先后在中山证券、南京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从事承销保荐业务,并担任过保荐代表人,后于2025年2月加入金鸿控股(现证券简称为“ST金鸿”),并在2025年7月成为金鸿控股的董秘。
此外,金达威亦在9月9日亦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李晓芳为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而李晓芳同样来自于券商,其曾任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管理委员会总监,亦曾担任保荐代表人。
“财务总监”身份切换:
中信证券王巧巧转投宏微科技
在转投“董秘”的路径之外,不少上市公司的新任“财务总监”同样有着券商背景,不过在“身份切换”的时间上略有差异。
湾财社注意到,多数券商人担任上市公司“董秘”一职,均是直接切换,在结束券商生涯后,直接到企业上任“董秘”。而要想在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一职,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积淀。
此前曾在中信建投任职的王巧巧就是最典型的案例。8月13日,宏微科技股发布公告称,此前财务总监因接近退休年龄,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一职,同时为确保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意聘任王巧巧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公开资料显示,王巧巧是一名注册会计师,2015年至2024年历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高级经理、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后于2024年12月加入宏微科技,并担任财经中心财务经理。
事实上,王巧巧并非在2025年转投宏微科技,早在2024年就已经完成从“券商行业”到“上市公司”的跨跃,但其正式担任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一职,发生在其加入上市企业后8个月。
同样的案例还有曾在国泰君安任职过的胡敬宝。2025年7月,赛微微电聘任胡敬宝担任公司财务总监,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公开资料显示,胡敬宝拥有丰富的券商投行经验。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胡敬宝任万联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项目经理;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期间,任东方财富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副总监;2015年6月至2024年3月任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
在拥有丰富券商投行经验后,其于2024年12月起任赛微微电董事会秘书,并在加入公司7个月后,正式担任“财务总监”一职。
相较于董秘一职,券商人完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身份切换,需要更长的时间积淀,来帮助他们进一步地了解公司。
角色变化之下:
90后投行人转型愈发常见
在转型的券商人中,湾财社注意到其中的多数为70后、80后,但也不乏有90后的身影。
赵睿在2025年7月成为金鸿控股的董秘,其先后在中山证券、南京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从事承销保荐业务,并担任过保荐代表人。公开资料显示,其出生于1990年。
此外,出生于1991年的张津源,曾在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担任总经理助理,当下,其已经在2025年8月增补为风华高科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至于更为年轻的崔振,他出生在1992年,曾任职于光大证券投资银行总部、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目前则担任海联金汇的证券事务代表。
越来越多的90后“券商人”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告名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拥有过券商投行部门的工作经验。其中,赵睿还担任过保荐代表人。
从这些年轻的面孔中,不难看出上市公司在引进券商人才时,更加看重是否有过投行经验。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券商投行部门工作过的年轻人,意味着他们有过“IPO项目经验”,尤其是服务过与上市公司同处相似行业的企业,相关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上市公司。
事实上,近年来,“券商人”转行的人越来越多,方向也越来越丰富,在赶往上市公司任职之外,考公、出海创业、成为自媒体博主等也是颇为常见的选项。
一位接受过湾财社采访的前券商分析师就曾表示过,“我并不是个例,券商转行的人很多 ,有卖化妆品的、有卖保险的、有开餐馆的,也有做教培的。”
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券商的情况,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金融行业的红利期可以说一去不复返了。早些年入行的老人还能相对工作得比较舒坦,对于近几年入行的新人而言,前行的路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