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产业,AI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从顶尖人才到应届生,互联网大厂和头部AI企业开出真金白银招揽人才。近日,MiniMax启动百万美金期权激励吸引人才,字节跳动也被传出要针对Seed部门(豆包大模型团队)发长达18个月的期权。另外,多家互联网大厂在校招时都专门针对AI人才扩招或开辟专项计划,其中今年百度校招AI职位占比超九成,阿里校招AI职位超六成。
近期,脉脉发布数据称,截至2025年7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在4.7万至7.8万元之间,部分人工智能实习生的日薪达4000元。
但“高薪”成为人工智能代名词的同时,参与应聘的求职者却不一味选择高薪和噱头。针对今年秋招,不止一位参与者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他们在反选企业时更看重企业的具体落地情况,比如企业的数据和场景是否足够丰富。
大厂开出百万美金期权,实习生最高日薪4000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产业,AI人才相关岗位的薪资也水涨船高。近期,脉脉发布数据称,截至2025年7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在4.7万至7.8万元之间,部分人工智能实习生的日薪达4000元。
9月8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MiniMax方面了解获悉,近期大模型企业MiniMax启动百万美金期权激励吸引人才。根据员工对公司的贡献程度不同,MiniMax将向员工提供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的激励,以鼓励员工大胆追求AGI。据悉,此次MiniMax的期权激励将覆盖技术、产品、职能等全岗位员工,只要符合人才激励标准,均可参与到此次期权激励中,甚至实习生当中都有获得数十万美金的案例。
9月4日,有消息称,字节跳动为旗下关键的Seed部门(豆包大模型团队)实施一项期权增发计划,此次激励主要对象是大模型方向的核心技术员工。从具体的激励方案来看,此次增发将严格依据员工的综合绩效以及职级差异进行细致分配。员工每月有机会获得价值分别为9万元、11万元以及13万元人民币的字节期权,并且以按月归属的方式发放,首批预计发放周期将长达18 个月。
除了发奖金发期权,近期,腾讯还启动了活水专项,将原来需要活水员工工作满一年的期限缩短至3个月,该规定专门针对混元大模型、元宝、微信电商、微信大模型四个部门。
百度AI职位占比超九成,阿里超六成
前程无忧近期发布的《2026届校招市场AI人才需求报告》显示,脉脉上人工智能新发岗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倍,有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平台上招聘人才,相关在招岗位数量超过7.2万个,除了技术岗位之外,设计、销售、人事等多个非技术岗位也在热招。
其中,阿里巴巴秋招计划发出7000多个录用名额,AI相关岗位占比超六成,部分AI业务部门占比更高,其中阿里云、阿里国际、钉钉占比80%,高德占比75%;百度今年计划发出4000多个录用名额,AI相关职位占比超九成,新增90个职位,覆盖多模态、跨模态等方向,聚焦AI最前沿新兴领域;美团今年校招计划招聘6000人,三分之一以上为技术岗,还首次推出“AI产品经理提前批”专项;腾讯招聘相关负责人在今年启动校招时表示,“AI+”领域将大幅增加对校招生的投入,开放更广阔、更具前沿性的AI相关岗位。
除了常规秋招以外,大厂也开始关注顶尖AI人才。近期有消息称,OpenAI著名研究者姚顺雨已经加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他将在混元组建一支自己领导的研究团队,年薪达上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业内关注。不过,9月12日腾讯已经辟谣该消息。
大厂对顶尖AI人才自有一套招聘专门计划。其中,阿里推出“阿里星顶尖人才招募培养计划”、字节跳动先后设立了“筋斗云”和“Top Seed”人才计划、美团延续开设多年已引进百名行业精英和顶尖作者的“北斗计划”、腾讯推出“青云计划”和AI产品经理培训生项目两个专项计划。
南都N视频记者关注到,上述大厂对顶尖AI人才的招聘计划均面向高校硕博或相关人才展开,且都期待应聘者带着论文成果或相关项目专利应聘。 除此以外,AI六小龙中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和阶跃星辰都于近期启动了2026届校招。顶会、竞赛经验同样成为了应届生加入AI六小龙的硬指标。
应届生开始反选企业,更注重AI是否落地
尽管AI在近年成为了高薪的代名词,但不止一位今年秋招参与者表示,他们也看重企业的具体落地情况。
邹滔今年秋招通过美团“北斗计划”拿到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岗的录用通知。手握近十篇论文、毕业于清华的他今年参加秋招时面向互联网大厂和顶级大模型初创企业投递了20-30份简历,他坦言自己参加秋招初期也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焦虑。
但随着自己对技术趋势的深入理解,邹滔在秋招时关注的重点开始转向企业的技术落地能力,而非单纯的高薪。“我在投递简历时会考虑企业的技术落地空间、资源投入力度和团队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因素,在面试中则更关注企业是否有真实场景的AI需求,而不是仅追求‘大模型噱头’,因此我会优先考虑能提供‘大规模数据 + 复杂场景’的企业,美团丰富的业务场景为AI 技术迭代提供了天然试验场,这是吸引我加入的重要原因。”
秋风今年秋招面试了包括大厂和AI六小龙在内共20多家企业,后续他拿到了几个AI算法岗的offer(录用通知)。按照他的说法,目前找数据丰富的场景已经成了许多求职者或者行业的共识,因为这会涉及企业的具体落地情况。“这个其实是求职者或者行业的一种共识,现在AI领域最重要的东西是数据,数据的好坏基本上就决定这家企业在通用能力或在垂直领域能做的东西的上限。”
上述前程无忧相关报告还指出,今年企业招聘AI人才的核心指标发生颠覆性变化: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是企业招聘 AI相关应届生时最看重的因素,数学与算法基础、实际项目/实习或竞赛经历比例分别为60.3%和52.5%。同时,精通当前热门技术(34.6%)和软硬件协同开发经验(30.7%)作为 AI 领域关键技术能力,也是企业招聘时重点关注因素。但名校学历(28.8%)重要性仅位居第五,“纸上谈兵”式人才正在失去竞争力。
秋风透露,他今年在参与AI招聘时发现无论是校招还是实习岗位企业都要求先试一下再转正。他认为目前AI行业需要从业者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去做出应该做的事情,但大家已经卷到没有办法区分出谁更加厉害的程度,因为非常需要验证应聘者的“落地性”,验证的方法就是先实习,看看是否能把工作做好。
他也进一步建议称,目前AI技术迭代非常快,可能三个月前大家还都热火朝天在用的东西三个月后已无人关注,他建议秋招应聘者在求职时应该锚定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锚定技术。“可能要想明白到底是要做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还是解决具体领域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要用AI实现什么目标,这样也许能更好找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