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商务部于2025年7月23日收到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模拟芯片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商务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有关规定,做了初步审查,申请人相关模拟芯片的合计产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关于申请人资格的规定。根据上述审查结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二)券商最新研判
光大证券:人气明显回暖,市场有望继续上行,科技成长风格大概率继续占优
1、市场放量普涨,本周指数与个股齐涨。科技股再度大爆发,AI算力相关的CPO、交换机、PCB、铜缆、AI芯片概念等带头暴涨,胜宏科技再创历史新高。OpenAI与甲骨文签署5年合同,据称价值3000亿美元,又一次点燃了AI算力的市场预期,相关概念再度爆发,带动了整个科技赛道全线大涨,进而拉动了整个市场。
2、展望后市:市场放量大涨,人气明显回暖,沪指距离新高仅一步之遥,接下来市场有望继续上行,科技成长风格大概率继续占优。华为将于2025年9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办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相关概念或将提前预热。
3、市场热点方面,卫星通信产业,政策、市场共振,加速商业化落地。近日,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布“卫星通信方法和卫星通信装置”专利。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卫星通信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摩根士丹利指出,“先走一步”的SpaceX星链计划,已发射超4000颗卫星,用户突破200万,直接推动全球卫星通信服务普及率提升12个百分点。
4、国内方面,日前,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至此,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均已能进行手机直连卫星通话。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目前该申请已进入审核流程。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相关产业,推动中国卫星互联网/卫星通信产业迎来“爆发期”。
5、展望后市,据麦肯锡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低轨卫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国内机构则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其中地面设备占比40%、卫星制造30%、运营服务30%。具体到A股市场,可关注卫星制造龙头、地面设备商以及核心器件环节。
6、集邦咨询数据显示,AI服务器市场2025 年出货预计增长 24.3%,算力需求提升推动高端芯片需求激增,而汽车电子领域随着L3级自动驾驶落地,单台车算力需求已达500TOPS,共同构成增长动力。国内方面,半导体行业并购活跃。截至9月,已有近20家半导体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布了并购重组计划或进展,覆盖了晶圆代工、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等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
8、AI推动先进工艺逻辑需求增加,我国晶圆厂资本开支维持相对高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双轮驱动的历史机遇期,长期成长空间明确。具体到A股市场,国产替代和AI芯片仍是主线。国产替代方面,A股半导体公司业绩整体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同比增长,复苏趋势明显,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充分受益;AI芯片方面,关注算力和端侧芯片相关企业。
(三)券商行业掘金
东方证券:AI服务器和AI终端有望持续带动存储需求增长,持续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
1、NAND三季度价格上涨预期增强。近日闪迪宣布将面向所有渠道和消费者客户的产品价格上调10%以上,且考虑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调整。这是闪迪在2025年第二次提价。此举或将标志着新一轮定价周期的拉开帷幕,预计竞争对手也有望效仿。我们认为此次提价源于供需格局转变,供需缺口或持续扩大。需求端,AI应用推动及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领域存储需求强劲;供应端,行业面临供应紧缩,一方面NAND生产商将产量转向下一代节点致低密度芯片供应紧缺,另一方面部分供应商因财务困境短期难扩产。
2、全球DRAM市场规模持续扩张,AI订单预期乐观,持续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Omdia9月最新数据显示,2025Q2全球DRAM市场规模季增约17%至309亿美元,主要受益全球兴起生成式AI风潮,带动DRAM合约价持续上涨和HBM出货增长。SK海力士高层先前发布乐观消息,强调“AI订单只会越来越多”,2030年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下,HBM出货动能强劲,全球DRAM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利好存储产业链。随着三大原厂DDR4停产,利基DRAM供给缺口持续存在,中国存储原厂和利基存储设计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3、国产存储产业链成长有望加速。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存储行情景气度持续,国内先进存储产能持续扩充,AI服务器和AI终端有望持续带动存储需求增长,同时叠加国产替代机遇,存储产业链相关标的:兆易创新、同有科技、普冉股份、德明利、佰维存储、北京君正、朗科科技、东芯股份、江波龙、恒烁股份、聚辰股份等。
中国银河:太空算力的战略跃迁,卫星互联网迎来新空间
1、近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AI的演进已进入“变量发生了变化”的关键阶段:竞争不再仅局限于代码与模型,更转向以数据、算力和开源资源为核心的全球协同体系。同时,AI所依赖的“计算”正从地面迈向太空。未来,人类不仅依靠地面数据中心,还将借助“计算卫星”处理空间数据、推进深空探索。太空算力,将成为开源理念在物理空间与人类边疆中的终极体现和必然应用。
2、从“有星无算”到“在轨智能”,全球首创太空在轨AI商业应用新模式:5月14日,之江实验室成功将12颗算力卫星组成的“三体计算星座”发射入轨,并首次在太空中完整部署了80亿参数AI模型,标志着“计算卫星”这一全新类别的确立:它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导航与遥感卫星,而是以在轨算力为核心,通过星间互联和实时协作能力,实现了太空数据处理从“依赖地面”向“在轨执行”的根本转变,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
3、三体计算星座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太空算力租赁,即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把星座打造为“太空数据中心”,为应用卫星提供边缘计算能力,解决“有星无算”的痛点;二是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以专属地面站和星间激光链路构建“太空光纤”,类比地面政企专线,面向云厂商和大型互联网客户,提供低延迟、低成本、高安全的跨境传输和算力调度;三是智能数据资产变现,将遥感等数据转化为农业、气象、能源、城市治理、低空经济等行业的“数据即服务”,实现商业价值释放。
4、深空探索的算力基石,三体计算星座的前瞻布局:“三体计算星座”不仅着眼于地球近地轨道的应用,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还提出了更长远的愿景:未来将在太阳-地球的L5点(拉格朗日第五点)部署“太阳卫星”,真正实现深空探索中的AI伴随。三体计算星座的模式创新:开辟了“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市场潜力来看,To B市场的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将成为卫星通信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增量。
5、投资建议:三体计算星座代表着卫星通信行业从“连接”向“智能”的跨越,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与补盲通信,将重塑卫星产业链商业逻辑。看好其在B端市场的应用拓展与深空探索中的长期战略价值。建议关注:普天科技、通宇通讯、震有科技、金信诺、纵横通信、振芯科技、上海瀚讯、顺灏股份、航宇微、三维通信等。
五矿证券:新周期有望开启,关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
1、根据对锂电材料各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的梳理,产业主要变化为:从供给侧四要素看,盈利能力方面,2025Q2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7%,连续2个季度转正,盈利继续边际改善;从资本开支情况来看,从2025Q1开始连续2个季度同比增长,尤其电池在2025Q2加速;从现金流情况来看,2025Q2首次同比增速转正;政策方面,叠加反内卷政策后续深入,有望强化产业供给侧“负反馈”。
2、从库存角度看,当前库存水平相对合理,2024Q4起全行业库存/总资产同比增速连续3个季度为正。从需求侧来看,2025年1-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786.2GWh,累计同比增长60.6%。伴随着储能经济性拐点的逐步到来,需求有望继续增长。综合行业趋势研判:基于2025Q2锂电材料产业链各因素考量,锂电材料行业基本面低点或已越过,新周期有望开启。
3、从二级市场投资角度:建议关注锂电板块的机会。电池板块:电池板块格局较好,储能电池板块更占优。固态产业:产业关键环节在设备、固态电解质等,全固态电池厂产线的搭建有望带动设备厂后续出货;固态电解质环节则涉及硫化物、卤化物材料等。负极板块:伴随硅碳负极的降本,建议关注其在消费电池市场的渗透率的提升。
4、盈利能力、现金情况、 资本开支三因素分别对应企业的当下经营能力、未来扩张能力、未来扩张计划,叠加政策要素, 指引了未来供给侧的变化。从政策端来看,反内卷政策或将加速产业回归合理盈利。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总的看,锂电材料板块盈利低点或已过去,新周期有望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