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模块(CPO)概念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9月11日,光模块概念板块整体上涨6.64%,涨幅在所有概念板块中高居第一。其中,最为知名的为“易中天”三家公司,分别是新易盛(SZ300502)、中际旭创(SZ300308)和天孚通信(SZ300394)。
Wind数据显示,A股光模块概念共有18家企业,其中9家公布了ESG相关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率为50%。值得注意的是,共有6家企业公布了温室气体范围一(注:直接碳排放)和范围二(注:间接碳排放),其中仅1家企业公布了范围三(注:价值链碳排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关于范围三排放的计算,目前各行业普遍面临较大困难,核心瓶颈在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光模块及CPU(中央处理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繁复,排放源分散,进一步加剧了核算难度。”
范围三排放计算面临数据难题
A股光模块概念共有18家企业,它们关注的重点议题为“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信息与数据安全”等。
公司治理方面,不少企业都成立了ESG专门治理机构。如龙头企业中际旭创在报告中将“ESG管理”作为了独立部分,建立自上而下推动ESG管理工作的治理架构,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设立ESG中台小组,形成了“董事会战略决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综合管理、ESG中台小组与各相关部门协同执行”的三层可持续发展管理组织架构。
与此类似的是,天孚通信则建立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的三级治理架构;东山精密(SZ002384)的董事会授权在经营管理层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管理办公室、ESG工作组三个层级的ESG管理组织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共有6家企业公布了温室气体范围一和范围二,其中仅有1家企业公布了范围三。
光模块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情况
施懿宸认为,关于范围三排放的计算,目前各行业普遍面临较大困难,核心瓶颈在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光模块及CPU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繁复,排放源分散,进一步加剧了核算难度。
“该领域技术门槛高、迭代快,属于新兴板块,尚缺乏历史数据支撑,难以直接套用现有排放因子。即便企业具备核算意愿,也仅能依赖用电量及部分生产活动的通用因子进行近似估算,结果难免存在偏差。”施懿宸坦言。
负责任采购成特色议题不使用“冲突矿产”
实际上,光模块生产需使用相关稀有元素及硅片,其原料均源自矿山开采。
中际旭创表示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尊重人权,持续关注冲突矿产议题,并致力于供应链的详细调查,确保锡(Sn)、钽(Ta)、钨(W)等金属材料不产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周边国家武装团体控制的矿区。公司与供应商100%签订《无冲突矿产宣告书》,以确保公司产品均符合RBA标准(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矿产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南》的有关规定。
同时,东山精密将“负责任矿产”列为重要性议题,承诺产品不使用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毗邻国家或地区内反人类武装组织控制区的“冲突矿产”,确保原料来源的合法性,坚持道德采购。
施懿宸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海外监管机构、投资者及下游客户对采矿环节的ESG风险给予高度关注,涵盖生态破坏、社区扰动、劳工权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气候影响。“为系统规避上述争议所引发的合规、融资与声誉风险,企业普遍将‘无冲突矿产’及负责任采购纳入供应链核心策略,通过溯源、第三方认证与尽调确保原料来源合规、透明且可持续。”
知识产权为高科技产业命脉尊重与保护并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多家企业科技含量高,十分强调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对高素质人才的激励。
Wind数据显示,光模块企业2024年研发支出前三名为锐捷网络(SZ301165)、中际旭创和东山精密,它们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1.9亿元、13.3亿元和12.7亿元。
“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义务,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坚持立足于核心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进社会福祉。我们重视创新研发,率先发布1.6T OSFP DR8、800G OSFP/CFP2等光模块,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保护知识产权,掌握多项专利,严格质量管理。”中际旭创董事长刘圣在报告篇首表示。
天孚通信在报告中表态,将一如既往坚持“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为2.3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14%,会持续保持高比例投入。尤其在高素质人才方面,天孚通信采取员工持股平台、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多样化激励方式,累计覆盖超1000人次。
施懿宸强调,光模块等新兴板块高度依赖知识产权,其保护水平直接决定竞争秩序。于法律、于道德、于商业伦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既是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准入证,更是激励持续创新的制度基石;互不侵权,方能实现良性共生。
针对上述企业的不足之处,施懿宸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需关注矿产开采引发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影响及劳工权益等问题;其二,知识产权乃高科技产业命脉,尊重与保护并举,方能维系公平竞争与创新生态;其三,技术迭代须以“科技向善”为锚,确保其用途符合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