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并购重组”成为高频词。不少公司在“下半年计划”中明确将其作为发展引擎,另有一批推进中的并购案例也在半年报中详细披露了进程。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自《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截至8月31日,沪市新增逾百单重大并购方案,近三成为转型升级案例。这些案例聚焦向新求质,正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突破、培育新动能的“加速器”,推动企业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转型“加速器”:从传统赛道跃向先进制造
一批身处传统行业、面临发展瓶颈的上市公司,正通过并购重组剥离落后产能,切入高技术装备、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以期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
南京化纤在半年报中,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置于“经营情况讨论和分析”的首要位置。公司拟置出亏损资产,购入南京工艺100%股份,标的公司生产的滚动功能部件是数控机床、光伏及半导体设备等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组完成后,公司将彻底告别原有业务,转向滚动功能部件领域,实现主营业务的全新转型。
这一操作并非个例。“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沪市已有近30单重大并购方向指向转型,推动企业从传统行业跃升为先进制造业一员。这些转型企业多来自地产、纺织、传统化工等行业,普遍面临发展逆风。数据显示,超四成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低于5亿元,其中三分之二处于亏损状态,剩余公司平均盈利不足0.5亿元,转型需求迫切。
*ST松发便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之一,通过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公司从传统陶瓷制造业转向船舶及高端装备生产销售,盈利能力实现根本性改善。安源煤业则通过资产置换,将持续亏损的煤炭业务置出,置入金环磁选57%股份,主营业务转向磁选、重选及智能选矿设备制造,公司也将更名为“江钨装备”,告别“煤企”标签。
近期披露并购方案的衢州发展,同样选择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7亿元,同比下滑超94%,拟购买先导电科股份,后者主营真空镀膜用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显示面板等领域。
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并购让企业在出清落后产能的同时,快速获取核心技术资源,缩短切入新赛道的周期,为传统企业注入“重生”动力。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主业之外培育新动能
除彻底转型外,还有公司选择在稳固原有主业的基础上,通过并购重组开拓新领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为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远达环保9月1日发布修订后的交易草案显示,公司拟收购五凌电力100%股权、长洲水电64.93%股权,并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开发运营业务。此前,远达环保主营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等环保业务,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公司表示,在环保行业竞争加剧、回报周期长的背景下,注入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的水电资产,将增强抗风险能力,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主业+新赛道”的布局模式,在半年报中并不少见。安乃达投身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出资入股智元创新子公司浙江智鼎,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机器人领域;安孚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增资入股国产GPU(图形处理器)企业象帝先,积极布局GPU行业,为企业增添科技属性。并购重组成为这些公司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的高效工具,帮助企业快速切入新领域。
此外,国投中鲁拟购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在传统果汁业务外,新增产业化咨询、工艺设计等业务。日播时尚拟收购四川茵地乐控股权,后者主营锂离子电池专用粘结剂,公司将形成“服装+锂电池粘结剂”双主业格局。对于经营承压的日播时尚而言,这一并购有望拓宽盈利来源,为企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从彻底转型到培育新增长曲线,沪市上市公司正通过并购重组主动求变。在“并购六条”等政策支持下,这些交易不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更推动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聚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更多并购案例的落地,上市公司有望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