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从“零的突破”到上百家,中国汽车与慕尼黑车展的二十年故事

2025-09-11 08:00:00来源:时代财经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005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首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慕尼黑车展前身)。根据公开报道,彼时吉利携旗下5款车型参展,实现了中国汽

2005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首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慕尼黑车展前身)。根据公开报道,彼时吉利携旗下5款车型参展,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参加法兰克福车展“零”的突破。

2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激流勇进。9月8日,2025年慕尼黑车展正式开幕,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参展数量达到了116家。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慕尼黑车展是欧洲的汽车盛会,在这片汽车发源地,中国汽车品牌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今年,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问界等中国车企和品牌纷纷参展,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中国车企展出的内容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及机器人、AI等前沿技术为主。如零跑汽车展出纯电车型Lafa5;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展出概念车XPECTRA;广汽集团旗下五款新能源汽车亮相,并宣布AION V欧洲正式上市;小鹏汽车则展出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

此外,包括宁德时代、Momenta等在内的供应商也参加了本届车展。来自中国的参展商覆盖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

中国车企及供应商大规模亮相慕尼黑车展背后,汽车出海热度不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7月,汽车出口368万辆,同比增长1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中汽协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动力。”

蓄力与崛起

在全球汽车工业舞台,中国车企曾有一段籍籍无名的奋斗时光,很长一段时间,在慕尼黑车展、日内瓦车展等全球汽车盛事上,舞台的聚光灯仍属于BBA、大众、福特、丰田等德系、美系、日系车企。

时针回拨至2005年,这一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带着五款车型登台,同时还将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现场。彼时,法兰克福车展上的中国汽车寥寥无几,此后几届的法兰克福车展,露面的中国车企及车型也并不多。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07年华晨汽车参展;2011年、2013年长安汽车连续两届参展;2015年则没有中国企业参展;直至2017年,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联袂出席,打破了过去12年最多一家中国车企参展的局面。

这段时间的中国车企仍然处在追赶和蓄力阶段。

比亚迪集团方程豹事业部总经理熊甜波2024年5月曾公开发文称:“王总(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每年会带我们到日内瓦车展学习,结束后立马席地复盘。在日内瓦的阳光下,我们带着对技术的敬畏和对进步的渴望,以开放的心态向世界学习。那是一次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对话的机会,我们从中汲取智慧。”

图片来源:熊甜波社交平台

智电化浪潮奔涌而来,中国车企厚积薄发,踏准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节奏,实现迅速崛起,并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慕尼黑车展也从传统车展转型,聚焦未来出行方式。2021年,其举办地址从法兰克福改为慕尼黑。这一年,除了传统车企长城汽车,中国造车新势力们的身影开始出现。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小鹏汽车利用车展官方平台的线上展厅对全系列产品作技术展示;同为新势力的蔚来亦在车展期间介绍自身的业务发展,当年9月,蔚来进入了挪威市场。

2023年,有70多家中国企业亮相慕尼黑车展。

本届车展上,中国参展商规模则进一步扩大到超百家。除了参展规模的急速扩大,中国制造商们“大秀肌肉”,展出了“不止汽车”的未来出行方案,展示科技硬实力。

今年再度来到慕尼黑车展的小鹏汽车展出了全新小鹏P7、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小鹏X9、小鹏P7+等五款车型,此外,还同步展出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展品。

“两年前我们来到慕尼黑车展,那时候我们在户外,没有在场地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采访中表示:“去年我们是中国车企中,售价4万欧元以上卖车最多的公司。我们现在在德国(市场),每个月大概小几百辆车(销量)。我记得当时进入德国的时候,我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先做到一个月100辆,然后下一个目标就一个月1000辆。”

“小鹏在德国、欧洲会有更大的投入,所以我们还是蛮期待。未来的很多年,大家会看到我每年都会来德国。我相信中国也会有更多的企业会 from China to global I think(从中国到全球)。”何小鹏表示。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零跑汽车方面,全新新品Lafa5亮相车展。与此同时,零跑B10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同步开启欧洲交付。今年10月,B10将在法国开启全球媒体测试,并计划于2025年内登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南美等超20个国家与地区。

慕尼黑车展的零跑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表示,2025年1-8月,零跑全球累计交付量超过32万台,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

广汽集团在慕尼黑车展现场展出了纯电SUV AION V以及AION UT、纯电SUV昊铂HL、插混MPV传祺E9、插混SUV传祺GS7 PHEV。同时,广汽首款量产型无人驾驶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也于现场展出。

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则于9月7日在慕尼黑举办品牌日,并进行全球首台概念车XPECTRA的首秀。阿维塔计划2027年在全球投放不少于5款产品。

问界M5中东版和问界M9中东版迎来首发亮相,新车的软件应用进行中东本土化研发。

此外,观察本届参展慕尼黑车展的中国企业,一批供应商正积极走向海外。

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也参加了此次慕尼黑车展。在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主办、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上,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领军企业展开了共同对话。

智能化方面,地平线、卓驭科技、Momenta等辅助驾驶供应商参加本次慕尼黑车展。Momenta已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合作。近日,智己L6海外版IM5与LS6海外版IM6正式在英国上市开售,两款新车均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

卓驭则发布了欧洲战略,据悉,其将依托新成立的德国分公司,优先深化与欧洲头部车企的合作关系,重点对接欧洲整车制造商(OEM)以及中国车企出海对高价性比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

竞争与合作

除了中国企业,本土作战的BBA等欧洲车企也带来多款新车,展现其对于未来出行变革的思考。

宝马集团新世代首款车型BMW iX3亮相,该车基于宝马全新的智能化平台打造,主要升级智能化体验;奔驰全新GLC纯电版在慕尼黑车展首发;奥迪全球首发奥迪C概念车;大众汽车紧凑型纯电SUV——ID.CROSS概念车完成全球首秀。

中国车企和欧洲车企同台竞技背后,欧洲市场正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2017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销量突破100万辆后,在2021年、2022年实现快速增长,销量分别达到219万辆、340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销量看,2017年-2022年的中国汽车出口是逐步回升的态势,主要是欧洲(市场)的贡献。”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崔东树透露,2025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是美洲、欧洲两大市场。

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前10国家中,比利时位列第一,对其出口量达到175416辆,此外英国位列第五,这一数据达到114309辆。

根据央视新闻援引欧洲一家知名汽车市场数据分析机构的数据,今年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份额达到9.9%。这家机构的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品牌在欧洲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3%,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而中国车企和欧洲车企在慕尼黑车展的“会面”,不仅是技术、产品的竞技,双方也寻求对话、合作的机会。

朱江明介绍,借助Stellantis集团成熟的资源体系,零跑迅速完成全球超 3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销售和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

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的合作已经从纯电延伸到燃油、插混车型。何小鹏称:“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应该要有强力的合作伙伴,我们选择了大众,大众选择的其中之一包括了小鹏,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当被问及小鹏P7在欧洲是否能打过BBA时,何小鹏先是直言:“我相信这个问题没有任何车敢直接这样的回复。”随即他补充道:“我们从中国来,在德国、在欧洲进行研发,我们也正在筹备着欧洲的生产制造。我觉得我们在这个市场要向大家学习,我们期望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用好的创新、好的设计、好的品质来带给客户。”

“如果我们让客户满意,客户会更多地购买我们,如果我们没做好,我们就回去舔舔伤口,从头再来。”他称。

其实,在欧洲这片汽车发源地,中国车企的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曾在今年8月17日表示:“三年前,我们在德国,月销量不到100辆。国外的有些媒体对我们充满了质疑跟针对。但没过多久,我们就一举拿下了国际知名租赁公司,SIXT 6年10万台的订单,这是中国车企迄今为止在欧洲收获的最大订单。”

朱江明也提到,一款车要到欧洲销售,欧盟的认证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准备产品,一方面要做更多认证,另一方面要进行本地化适应性开发、收集本地用户需求,以及在软件或者硬件上进行一些改动。”

他称:“做好全球市场,这对中国车企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认为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年我们基本达成预期,达到5万到6万(辆)的海外销量。我们争取明年在国内和海外的销量翻一番。”

“我们坚定地深耕每个市场,不做贸易,而是真正的落地,做品牌、推广,自己开拓市场,而不是总代模式。我们坚持长期主义。”朱江明表示。

面对欧洲乃至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后如何实现多方共赢是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的共同课题。从抵达到生根,仍需要中国车企坚守长期主义,用时间与耐心培育新的市场。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