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持续升温。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9日,年内共有223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股份53.20亿股,回购总额达1225.69亿港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和股东看好公司长期价值,且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展望后市,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投资价值仍然较高。
从港股公司回购金额来看,头部企业集中度尤为显著。今年以来,腾讯控股以488.52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榜首;汇丰控股、友邦保险位居第二、三名,回购金额分别为251亿港元、176.93亿港元;中国宏桥、中远海控位居第四、五名,回购金额分别为53.98亿港元、29.64亿港元。
上述223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有44家公司累计回购超1亿港元,有16家公司累计回购超5亿港元,有10家公司累计回购超10亿港元。
从行业层面来看,原本以互联网板块为主的单极格局被打破,今年以来,在医药保健、可选消费、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回购开始逐渐活跃。
田利辉表示,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互联网与金融巨头主导,腾讯、汇丰等回购显著;二是行业扩散,消费、医药企业加入回购行列;三是操作分化,部分公司注销股份提升每股收益,另一些公司则储备库存股用于战略布局。
“头部企业积极回购体现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也反映出去年港交所库存股机制改革红利正在激活市场活力,提升了公司的回购意愿。加之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购成为稳定股价、抵御波动的工具,消费与医药企业加大回购,反映行业复苏预期。”田利辉说。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回暖,恒生指数逐渐走高,部分公司对市场前景的预期更加明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收盘,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达30%左右。与此同时,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1万亿港元。
田利辉表示,政策、估值与市场信心共同推动了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潮。
“盈利能力改善支撑港股上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全部港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67%,全部港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9%。分行业看,今年前8个月股价涨跌幅与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正相关性较强。其中,医疗保健业、材料、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43%、54.63%、42.76%,业绩增速居前,行情表现也居前。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近日,港股整体显示出更强的韧性。当前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增强,美元走弱迹象逐步显现,外资有望回流新兴市场,港股优势再次凸显。行业配置方面,港股电子、汽车、传媒等板块景气上修,且估值更优,前期涨幅亦相对落后,有望在景气板块结构切换中进一步受益。
杨超也表示,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展望未来,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