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连续15年吸引外资超千亿,外资“用脚投票”加码中国市场

2025-09-10 15:00:00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逆风,在华外资企业依然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与长期承诺。 9月8-11日,第二

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逆风,在华外资企业依然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与长期承诺。

9月8-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办。在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首次联合举办的跨国投资趋势发布会上,《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5》(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

《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162.4亿美元,继续保持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地位。同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吸引外资已连续15年、对外投资连续12年保持在千亿美元以上规模,双双稳居全球前列。目前,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存量分别超过3.6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

多位在本届投洽会上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行业领袖与专家指出,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和消费潜力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外资企业持续保持投入和信心的关键因素。

在华投资效益“优”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148.7亿美元,已提前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5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3.2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以来,在华外资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利润率维持在8%左右。

良好的收益环境正进一步激励外资企业扩大在华布局。根据华南美国商会今年发布的《2025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大部分受访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持乐观态度,58%的外资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优先地之一,76%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赛亚丁(Harley Seyedin)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大多数会员企业在中国表现非常出色,盈利能力强,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们的会员企业已在未来五年内承诺投入超过145亿美元的再投资预算,用于扩大在中国的运营和能力建设,这表明它们致力于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中国市场正经历指数级增长,潜力巨大,因此我们的会员企业正通过再投资来扩大市场份额、保持竞争优势并提升服务能力。”赛亚丁介绍,调查数据反映了其2300家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这些企业在华主要从事服务和制造业,同时许多企业也向中国市场进口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样持乐观态度的还有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松下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该商会8月发布的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日资企业计划“增加或维持”在华投资,将中国列为首要或前三重要市场的企业比例达54%,较此前上升1个百分点。本间哲朗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我所在的松下为例,从去年年底至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整体实现了销售额与利润的增长。当前市场成长与非成长领域分化明显,识别高增长板块并聚焦其发展至关重要。”

《公报》还显示,主要投资来源地保持稳定。实际投资金额排名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基本格局未变,其投资合计1122.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96.6%。其中,东盟对华实际投资达8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庄志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加坡与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全方位的合作,这是由两国领导人亲自擘画的双边发展愿景。新加坡不仅继续积极扮演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国际平台角色,不少新加坡企业也进入中国广阔的市场,显示出“双向奔赴”的景象。

庄志嘉阐释称:“随着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加坡看到与优质中国企业合作的巨大潜力。例如,在AI测试环节,中国的市场规模为产品验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环境,这是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的。中新两国的合作形成强强联合——新加坡提供技术专长,中国则提供广阔市场和现实场景的历练机会。”

新质生产力驱动显著

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既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新的兴奋点,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新优势。

《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34.6%,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引资分别增长93.7%、38.4%和21.1%。

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公报》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为2.68%。中国也是第一大专利申请国。此外,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过40%。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71家,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赛亚丁表示:“美国企业看到在研发以及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存在重大机遇。我们的会员企业正持续加大这些领域的投入,以紧跟中国的增长步伐,并对中美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合作前景保持高度乐观。”

庄志嘉也进一步表示:“AI的性能依赖于海量数据的训练和优化,其算法能力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而显著提升。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多样化的市场环境,南北地域差异显著,气候、消费习惯和文化偏好各异。这种多样性为AI产品的测试和优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新加坡的AI技术研发能力突出,但市场规模较小。通过将新加坡的AI技术引入中国,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应用场景的验证和迭代,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这种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是中新合作的最佳体现。”

新加坡创士锋科技园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天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越来越多以科技驱动的新加坡中小型企业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尽管企业规模有限,但过去五至十年,它们对参与中国市场的期待显著提升。新加坡企业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将中国视为增长与创新的绝佳市场。

“自去年起,我们启动了一个新中科技加速器项目,已经吸引近50家企业参与,其中近30家已在中国领先科技中心城市落地,开展产业协同与双向投资。”黄天路说,“在全球充满挑战的背景下,新加坡看到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遇。我们希望通过连接新加坡活跃的科技生态圈,引导更多优质企业进入中国,促进双向奔赴的合作机会。”

外资领域开放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条目分别从2020年的33条、30条减压至29条、27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在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领域实施开放试点。修订出台《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修订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106项。发挥好开放平台作用。在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开展了1100余项试点任务,印发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政策支持方面,出台了“外资24条”和稳外资行动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有关举措落地见效。比如“外资24条”一共有59项举措,在外资企业重点关注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财税优惠方面,有关政策条件持续改善和优化。政策环境方面,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对企服务方面,建立了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从2023年以来商务部累计召开了30多次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各类诉求达到1500余件。

中国日本商会近期调查显示,对营商环境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企业占比超过六成。企业反馈中提到,随着免签政策的恢复,出差人员数量显著增加;所需零部件与材料已可实现在中国国内采购,无须依赖进口;同时,优质的日语与IT人才资源丰富,物流与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已相当完备。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高度关注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政府在促消费方面的政策。过去两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特别是在家电和空间解决方案领域的以旧换新政策中受益匪浅。这些政策及时且有效,支持了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赵炳弟认为,投洽会等重要对外开放平台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合作与展示机会。“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政府不断释放开放信号,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市场的信心。我们期待国家出台更多惠民政策,支持企业和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