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张江,和铂医药的办公室里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就在前几天,这家上海创新药企迎来了一笔海外大资金的入股。
9月2日,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文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于8月29日以每股均价12.7133港元增持和铂医药4022.2万股普通股股份,价值约5.11亿港元。
消息一出,和铂医药的股价应声上涨,9月3日以近10%的涨幅收涨。进入2025年,企业股价已经涨近700%。但看回一年前,还远不是这幅光景。
“逆风翻盘”
和铂医药在业内一直有“BD之王”的称号。
在生物医药行业,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通常指对外授权合作,买方通常是跨国药企。即国内创新药企将药品或产品组合的研发、商业化或市场行销权利授予海外药企,以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达成一定条件如临床一期成功)和销售分成。
如今,BD交易已经成为中国创新药企获取现金流加速管线进展,甚至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和铂医药也是如此。
和铂医药自成立至今已有超过40次对外合作,为其带来充足现金流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得“中国BD数量之王”的称号。但在2024年之前,资本市场却“不买账”——那段时间和铂医药的股价最低曾到过1.06港元/股。
为什么?因为业内人士担心BD交易是在“卖青苗”,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偶发事件”。这里的“青苗”就是指处于早期的创新研发成果。创新药研发风险很大,很多管线最后都没办法成功,所以很多创新药企都颇为倚重“青苗”的首付款。在这种理解下,BD交易量越大,就意味着企业剩下的“青苗”越少,这就会引发对企业盈利持续性的担忧。
但随着2023年和2024年年报,以及2025年半年报接连披露,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市场发现和铂医药连续两年半实现了盈利——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持续盈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高达51倍。
于是,市场开始改变看法,股价开始逐步高升。
BD交易正是贡献利润的“主力军”。首付款之后,和铂医药已手握超10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并且还有销售分成可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在这背后,是和铂医药的硬核技术平台。
“秘密武器”
Harbour Mice是和铂医药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的全人源转基因小鼠抗体平台。这是和铂医药的“秘密武器”。
由Harbour Mice所制备的抗体,有两大优势。
一是全人源序列,这意味着这类抗体用在人类身上的时候,排异反应会更小;二是可以生产出一种分子量更小的仅重链抗体,基于这种分子结构,能够改造出适应不同治疗领域的前沿药物,比如包括单域抗体、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CAR-T、mRNA疗法等。
正是由于能够开发拓展的领域非常多,使得和铂医药BD交易有“再生之源”,并非“卖一个少一个”的“青苗”。
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产业资金。在今年上半年众多BD交易中,有一笔交易引人注意,来自“老朋友”阿斯利康。
3月,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新一代多特异性抗体疗法。
在这个合作中,阿斯利康将获得两个临床前免疫研发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并将进一步提名更多靶点,阿斯利康可以从这些靶点中优先选择一定数量的靶点,推进这些项目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双方合作期初始为5年,可经双方同意延长至10年。
而和铂医药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首付款、短期里程碑付款及额外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多44亿美元的额外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330亿元。
这已经是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达成的第三次合作。
早在2022年,和铂医药就将一个双抗分子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最高达3.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也是国内首个授权出海的双抗新药。2024年5月,阿斯利康再次出手,以1900万美元的预付款、超过6亿美元的总价,与和铂医药子公司诺纳生物就临床前单克隆抗体项目达成许可协议,加速肿瘤靶向疗法的开发。
和前两次相比,这次交易的合作金额更高、合作也更加深入。除了现金流,阿斯利康同时以1.05亿美元认购和铂医药9.15%股份,这个认购价格较当日收盘价溢价37%。
成为股东,意味着阿斯利康作为产业资本,不仅想要当下的“一锤子买卖”,更是要押注这家上海创新药企的未来发展。
长期资本也随之而来。本次入局的GIC,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之一,管理着新加坡政府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并进行长期投资。GIC以20年年化投资回报率为核心业绩衡量指标,正是稳健投资的长线资金的代表。
这是长线资金真金白银的投票,也是来自国际资本巨头的背书和认可。
“新基建”
站在上海这片资源丰厚的土地上,和铂医药的“野心”,一定不止于当下的成就。
“我们在上海,能够找到最多的合作伙伴、最好的人才、最理想的生意。”和铂医药副总裁刘华说,“有这些要素的加持,我们希望做全球抗体药物的‘新基建’。”
有竞争力的平台仅在内部使用,似乎有些“浪费”,和铂医药开始思考,如何将平台价值发挥最大化,同时也让更多同行共享创新药的发展浪潮。
2022年,和铂医药成立子公司诺纳生物,把自己在上海的“秘密武器”向全球开放。通过国际专利保护壁垒,使技术平台成为全球范围内专利覆盖最广的全人源抗体平台之一,在荷兰鹿特丹、美国波士顿,以及中国实现全方位运营。目前,已拥有超过110个来自境内外的合作方、合计超过19个分子进入临床阶段、已完成及正在执行项目超320个。
就这样,和铂医药逐步构建了“技术平台授权+自主管线研发”的双引擎模式——一方面推进公司全球产品管线及变革性疗法的研发,另一方面依托公司强大的平台技术及专业积累,加速赋能全球生物疗法创新。
引擎轰鸣之下,2025上半年,这家上海创新药企营收达7.25亿元,同比增长327%;盈利约5.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倍,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亮眼的数字中,一个声音呼之欲出——上海不仅有底气培育出优秀的创新药企,更有能力为他们提供通往世界的舞台。和铂医药就是最为生动的注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