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医美企业半年成绩单:巨子领跑、华熙、敷尔佳求变,行业转型加速

2025-09-04 14:01:00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医美企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分化。近日,华熙生物、巨子生物、敷尔佳三家头部医美企业的半年报交出截然不同的答

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医美企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分化。近日,华熙生物、巨子生物、敷尔佳三家头部医美企业的半年报交出截然不同的答卷:巨子生物以31.13亿元营收、22.5%的同比增速领跑;华熙生物受战略转型拖累,上半年营利指标下滑明显;敷尔佳则受困于渠道顽疾与库存压力,同样出现明显的业绩下滑。这场半年考不仅勾勒出三家企业各自的战略得失,更折射出行业从“流量红利”向“技术壁垒”转型的清晰轨迹。当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的赛道之争白热化,当“械三证”成为新的入场券,三家企业的不同选择也成为未来业绩走向的关键变量。

营销策略调整阵痛,两大巨头业绩承压

华熙生物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中报”。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45%。

敷尔佳同样交出了营利双降的成绩单。敷尔佳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8.63亿元,同比下降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2.5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下降48.66%。

与华熙生物和敷尔佳的业绩承压不同,巨子生物上半年保持住了业绩增长的态势。巨子生物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31.13亿元,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20.2%。虽然与去年同期营收和归母净利润58.2%和47.4%的高速增长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长依旧稳健。

对于业绩下降,华熙生物将原因归结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华熙生物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然处于调整周期,在短期内对收入造成冲击,公司通过主动砍掉低效营销、重构科学品牌体系,短期牺牲收入等措施,旨在换取长期健康发展。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即原来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曾是华熙生物的业绩“主力”。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97%。

敷尔佳同样对业绩作出了解释。营收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敷尔佳优化线下渠道所致;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宣传推广费用持续加大。半年报显示,敷尔佳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4.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01亿元增长了39.56%。

敷尔佳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线下渠道优化主要从销售渠道质量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出发,旨在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提高线下销售渠道质量,为公司长期战略落地与价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优化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销售渠道优化对营业收入的正向带动作用已显现。

华熙生物营收主力“失速”,敷尔佳渠道问题凸显

华熙生物做玻尿酸(透明质酸)原料起家,2012年开始向玻尿酸全产业链进军,有“玻尿酸之王”的称号,这也是其后续向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拓展的关键。自2019年上市以来,华熙生物营收和利润始终保持着双位数增长,但2023年开始,华熙生物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

这一业绩“变脸”,与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增长乏力息息相关。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9—2022年期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始终维持增长势头,到2022年实现营收达46.07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2.45%。不过自2023年起,该业务增长动能减弱,进入下滑通道。到2024年底,其营收已持续收缩至25.69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同步降至47.84%。

面对昔日营收主力“失速”的困境,华熙生物也在积极求变。据悉,2024年华熙生物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密集推出了包括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推动企业数智化等多项改革举措。今年二季度开始,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更是亲自下沉核心业务板块,直接接手管理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试图以管理层的直接介入加快战略落地。

华熙生物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总经理下沉管理后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目前相关调整尚处于初期阶段”。

深耕皮肤护理行业,曾因“医美面膜”的概念红极一时的敷尔佳,也同样深陷核心业务失速的困境,高额的营销投入并未换来业绩上的增长。

半年报显示,敷尔佳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器械类产品和化妆品类产品。其中,医疗器械类产品一直是敷尔佳的核心业务,这其中包括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黑膜)等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明星单品。今年上半年,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大跌48.07%,占总营收的27.61%,而去年同期,这一占比为48.83%。

对于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下滑,敷尔佳表示,公司销售渠道优化工作主要对线下销售渠道产生影响,医疗器械类产品线下销售占比高于线上,因销售渠道优化工作开展导致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线下收入降低,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降低。

此外,敷尔佳的营收主要依赖线上渠道。今年上半年,敷尔佳线上渠道的销售额为6.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72亿元大幅增长约47%,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也从50.26%提高至80.5%。

线上渠道的大规模扩张也带来了激增的销售费用。敷尔佳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坦言,线下渠道端,终端网络覆盖范围广且管理复杂度高,公司可能面临库存积压、渠道冲突、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而线上渠道端,平台竞争日趋激烈,销售费用持续攀升,若线上营销投入未能达成预期效益,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形成压力。

消费医疗行业分析师张从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过去医美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营销和渠道驱动的。企业依托于线上平台的流量爆发和消费者对“医美概念”的新鲜感,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投入即可换取快速增长。然而,这种模式的边际效应正在急剧递减,单纯的线上流量打法已进入死胡同。未来的营销竞争是品牌心智、产品力和私域运营效率的综合竞争。

与华熙生物和敷尔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巨子生物的营利双增。

巨子生物在财报中表示,整体收入增长主要受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销量增长所推动。财报显示,巨子生物业务主要包含专业皮肤护理产品、保健食品及其他两大板块,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又包含功效性护肤品以及医用敷料两大品类。今年上半年,专业护肤品贡献了99.7%的收入,其中,功效性护肤品营收24.1亿元,占比77.4%;医用敷料营收6.93亿元,占比22.3%。

巨子生物有港股“胶原蛋白第一股”之称,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头部企业,旗下主打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可复美”品牌,是其业绩支柱。今年上半年,“可复美”贡献营收25.42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总收益的81.7%,明星单品焦点面霜的持续放量和大膜王3.0迭代升级后的成功上市,均为“可复美”的业绩提供了增长动力。

“械三证”成破局关键

医美行业迭代速度快,曾经成就行业造富神话的玻尿酸,如今正面临重组胶原蛋白的“挑战”。

今年5月,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曾就可复美胶原棒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公开进行争论。有美妆博主在多个平台发布视频或文章,公开质疑巨子生物“可复美”相关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巨子生物反击,意图自证清白,而华熙生物则下场站队该博主。

这一“口水战”的背后,正是医美行业两大抗衰成分玻尿酸和胶原蛋白之间的博弈。

华熙生物此前曾在有关文章中表示,医美行业中,最具技术含量和商业价值的当属三类医疗器械。但截至目前,国内仅有的三张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械三证”,均属于锦波生物。

锦波生物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提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未来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585.7亿元。2030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将达到2193.8亿元。

面对重组胶原蛋白这一“行业新宠”,行业内也随之出现不少“唱衰”玻尿酸的声音。对此,华熙生物曾多次公开表态,明确反对“透明质酸过气论”,表示其功能型护肤品业务的下滑并非由于错过了任何“市场风口”。华熙生物意图通过技术升级守住玻尿酸阵地。

坚守玻尿酸领域的同时,华熙生物也将业务向重组胶原蛋白延伸。半年报显示,在药械研发方面,华熙生物基于公司合成生物学技术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开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胶原水光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第二类医疗器械(如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料等)已陆续获准。

在敷尔佳方面,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敷尔佳于2022年便开始布局胶原蛋白赛道,推出Ⅱ类医用胶原蛋白敷料,构建起透明质酸钠与胶原蛋白双轮驱动的产品矩阵。此外,敷尔佳也在Ⅲ类医疗器械产品领域积极布局。中报显示,敷尔佳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贴敷料、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目前已完成临床试验备案,临床试验有序进行中;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填充剂完成设计输入和小试工作,技术研发已初见成效。

而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速已然放缓的巨子生物来讲,要守住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就势必要在医美领域实现“0”的突破。据有关统计,巨子生物目前还未持有医美注射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巨子生物曾在招股书中表示,有四款正在研发中的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预计将在2024—2025年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据有关报道,今年8月,巨子生物的三类医疗器械“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

医药行业分析师朱明军表示,目前医美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未来的竞争将是研发实力、专利布局和合规准入的综合较量。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唯有将资源聚焦于底层技术研发,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成为行业新一轮洗牌后的引领者。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