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日凌晨,这位四天前曾因国内抗议宣布取消访华行程的领导人突然抵达北京,准备出席“9·3”纪念活动。
中国外交部3日一早特意作出回应: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顶着上任近一年来最严峻国内挑战的压力,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为何重拾访华行程?回国后,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考验?
为何重启行程?
央视画面显示,3日,在纪念大会举行前,普拉博沃走在天安门城楼前的红毯上,徐徐入场。
在受邀出席“9·3”纪念活动的26位外国领导人中,普拉博沃因“最后一刻”抵达而备受瞩目。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这一幕被认为不会发生。
8月30日,印尼传来“大新闻”——由于抗议示威升级,普拉博沃取消访华行程,以专注应对国内局势,印尼总统府还为此向中国致歉。
不料,几天后,印尼又带来了惊喜,还有诚意与信义。
从取消到恢复,印尼总统此次中国之行有点“好事多磨”,一转再转背后释放哪些信号?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认为,普拉博沃重启访华行程与国内局势趋缓、两国密切沟通以及印尼平衡外交有关。
首先,国内局势逐步平稳、可控。
先前取消行程主要因为国内局势不明朗,当时示威游行有蔓延趋势,还发生暴力活动,引发社会恐慌,普拉博沃可能认为需要进一步管控局势,此时出访不合适。之后,政府采取综合措施,紧张局势已趋缓。
按照印尼国务秘书哈迪的说法,印尼社会秩序正在恢复正常,普拉博沃决定重启行程。总统周二晚启程,预计周三回国。
其次,中印尼双方密切沟通,共同促成。
中国方面,据印尼国务秘书哈迪称,中国政府向印尼表达希望普拉博沃参加“9·3”纪念活动的强烈愿望。
印尼方面,希望通过此访与中国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关口,作为当年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一员,参加九三阅兵对印尼自身也有重要意义。
许利平说,普拉博沃从当地时间2日晚8点即北京时间晚9点起飞,飞行约7个小时,直至3日凌晨才到北京,说明这趟行程非常不易,展现出中印尼关系的坚实稳固。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与普拉博沃会晤时指出,总统先生克服困难来华出席纪念活动,体现了对中印尼关系的重视和印尼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好情谊。
与此同时,普拉博沃此行不仅出席“9·3”纪念活动,还有推进双方务实合作的需要,包括与中方敲定重大合作项目。比如采购国防武器、推进雅万高铁延长线建设、加强投资合作等。
第三,印尼平衡外交之需。
普拉博沃此次访华还有一个背景是,他将于9月下旬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可能访美。
许利平指出,访美前先访华,体现普拉博沃对大国平衡外交的重视,也进一步彰显其对中印尼关系的高度重视。
抗议根源何在?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抗议风暴,普拉博沃访华行程不会一波三折。
从其来去匆匆中也可看出普拉博沃“人在外心在家”。
过去一周里,这场抗议示威持续发酵,席卷全国,演变为印尼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
尽管总体形势已趋稳,但外界仍在追根究底:这一切何以发生?
示威活动始于首都雅加达,最初以和平方式进行,主要抗议政府去年推出的10倍于当地最低工资的议员高额住房津贴。
随着一名送外卖的摩的司机被防暴警车意外撞倒身亡,事态骤然升级并趋向暴力化,“质变”为骚乱和抢劫。同时,示威者与警方也走向对峙、冲突。
截至目前,骚乱已造成10人死亡,并给雅加达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
事实上,就在普拉博沃来华之际,印尼国内似乎仍有零星抗议。
舆论认为,这场数十年来最大规模抗议是印尼民怨累积许久后的总爆发,暴露出政治精英腐化、贫富鸿沟扩大、经济不平等、警察暴力执法等深层次问题。
在许利平看来,社会不公、贪污腐化、贫富悬殊、阶层固化等问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并非印尼独有,印尼也不是问题最严重的国家。这次之所以突然爆发广泛抗议活动,与国际国内因素有关。
国际层面,随着逆全球化、保守主义趋势加剧,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产供链造成冲击,再叠加俄乌冲突,外溢效应影响各国。比如,多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印尼也不例外。
“其实印尼经济尚可,增长率达到5%,基本符合预期,物价上升、失业率走高主要受国际因素影响。”
国内层面,印尼政府大幅削减预算以因应外部变局,但未增加社会福利和教育等支出,反而提高议员津贴,为此激起众怒,被认为精英层对民众疾苦不闻不问,毫无同理心。
许利平补充道,这次骚乱还夹杂黑帮势力,或与普拉博沃打黑反贪以改善印尼营商环境相关。
“学生和工会通常是印尼抗议活动背后的两大组织力量,但他们不会打砸抢,幕后黑手很可能是黑帮,他们在浑水摸鱼,为暴乱提供资金支持。”
此次骚乱还让不少印尼民众忆及1998年内乱。
对此,许利平认为,这次情形与1998年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简单类比,未来局势预计会逐步平息。
一来,示威游行在印尼较普遍,无需大惊小怪;二来,印尼不存在大规模动乱的社会基础。毕竟持续示威游行对营商环境不利,有碍国家经济发展,最终损害的还是普通民众利益。
未来挑战仍存
下月,普拉博沃执政将满一年。在此节骨眼上,国内突然生乱,被视为这位“强人”总统任内遭遇的首个重大危机。
遥想去年10月发表就职演说时,普拉博沃雄心勃勃,承诺将印尼经济增长率从5%提升至8%,誓言解决国内贫困、营养不良和教育问题,并将直面腐败等内部挑战。
始料未及的是,临近上台一周年之际,普拉博沃收获的不是掌声,而是抗议声。这是否意味着民众正在用脚投票、普拉博沃未来执政之路将更加曲折?
许利平认为,普拉博沃上任近一年来,整体延续前总统佐科路线,同时也推出自己的政策和计划,如免费午餐、建设“超级海堤”等。其执政仍处于整合调试阶段,包括协调庞大内阁、确保新部门运转。
从矛头指向来看,此次抗议主要针对国会议员而非普拉博沃。比如地方议会大楼被纵火、议员住宅遭洗劫,说明袭击目标明确。
但普拉博沃政府在保护劳工权利(如实施用工外包制度)、提高最低工资等方面尚无作为,因此也负有一定责任,难免被波及。
从危机应对来看,普拉博沃迅速、果断采取行动,体现军人作风,措施得力。
包括取消议员福利,打击暴力,召集政党和宗教领袖开会共商对策,与议员、工会、青年组织等展开广泛对话,慰问被碾压致死的摩的司机家属等。
不过,许利平表示,经历此次考验,普拉博沃今后执政可能会作出一些调整。
比如,建立更多沟通渠道以倾听民众声音;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中下层民众诉求,并在教育、家庭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与社会援助。
此外,如何理清政策先后顺序,平衡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着重通过发展解决就业和预算不足问题将是普拉博沃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