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再迎新机。9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地上新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流通和使用。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动能强劲,分析人士预计下阶段人民币有望震荡偏强。
增加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
据海南省财政厅公告,海南省政府计划于2025年9月择机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期限为3/5/10年期,其中3年期为可持续发展债券、5年期为蓝色债券、10年期为航天主题债券。
无独有偶,同日,深圳市财政局也发布公告,计划于近期赴澳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合计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将在澳门、香港挂牌上市,发行期限初定为2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
此外,广东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8月26日,广东省政府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功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广东省连续第五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在澳门本地簿记发行、登记托管并上市交易。
广东此次共发行3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中2年期专项债券(5亿元),是首次在境外发行的蓝色债券,所筹集资金将用于珠三角地市蓝色项目建设;3年期专项债券(15亿元),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相关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支持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加速琴澳一体化进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5年期专项债券(5亿元)为绿色债券,所筹集资金将用于珠三角地市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等绿色项目建设。
多地持续赴港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更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的投融资属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财政部、央行、地方政府等部门赴港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债,有助于充分发挥香港的枢纽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并为离岸市场提供了高信用等级的投资品种,可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金并进行投资,增加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流通和使用。
“广东、海南等地的离岸发债均采取直接发行的方式,所募集资金用途包括粤港澳深度合作、绿色项目、蓝色项目、区域基建等,表明离岸发债不是简单的融资工具,更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金融手段。”明明表示,这既可吸引特定关注ESG、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国际投资者,也能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的多样性,为其他地区发行特色主题债券提供了参考模板,可聚焦自身发展战略与离岸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发行特定主体的离岸债券。
人民币汇率有望震荡偏强
北京商报记者同时注意到,近期在内外因素共同驱动下,人民币汇率走强。连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在7.15上方,最高来到7.12左右。
9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52,调升56个基点。截至当日17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1399,日内升值0.0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1390,日内最高升至7.1361。
8月下旬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轮快速升值,8月29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最高来到7.1260、7.1161,均为年内新高。这背后一方面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影响,美元指数偏弱运行;另一方面,近期国内股市走强,外资加速流入等利好因素积聚,带动结汇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在改善汇市情绪。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进一步指出,近期人民币中间价在偏强方向的调控作用较为明显。可以看到,6月下旬CFETS等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降至年内低点后,中间价调控力度开始加大,较在岸市场价偏强幅度逐步从0扩大到300—500个基点,主要目标是引导人民币市场汇价适度升值,稳定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指数。这意味着当前稳汇率的重心正向稳定CFETS等人民币汇率指数转移,有助于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受国际青睐,相对而言,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加速动摇。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说道,为刺激经济增长,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降息,多次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牺牲美国就业”,威胁若鲍威尔不配合将考虑替换其职位,试图通过舆论对美联储形成压力,其结果只会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弱。此外,“关税疲劳”反噬美元,特朗普关税高压政策转移国内矛盾,很容易引起各方的强烈不满和群起抵制,削弱了国际社会对美元作为稳定结算货币的信任,迫使市场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安全性。
展望后续人民币走势,明明认为人民币汇率有望震荡偏强,并逐步回归“三价合一”。随着年底的临近,若人民币汇率能维持偏强震荡,预计相关结汇需求有望继续支撑人民币汇率,但当前国内基本面对于汇率而言更多起到托底作用,权益市场迎来外资流入但债券市场面临一定流出压力,预计人民币汇率破7仍需要更多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