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兴业消金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国家大力推动促消费的宏观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诸多利好机遇,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期多家消金公司纷纷披露半年报业绩。作为代表性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兴业消费金融通过战略转型驱动了业绩增长,并且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场景生态、撬动居民消费增长积蓄了力量。
坚持稳健经营,不良贷款“额率双降”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显示,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3%。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累计发放贷款突破4500亿元,服务客户数超过2800万户。
在资产质量方面,据中诚信国际出具的评级报告,2025年兴业消金风险指标持续向好,不良贷款实现“额率双降”。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21.05亿元,不良率2.61%,较年初分别减少2.95亿元、下降0.3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中诚信国际报告指出,该公司稳健经营,加大拨备计提力度,风险抵补能力充足。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审慎开展信贷投放、加大优质客群挖掘、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
笔者了解到,在压降信贷风险方面,兴业消金做了两件事。其一,加大优质资产投放,严控信贷风险。兴业消金主推“兴家贷”“兴才贷”“优客通”三大产品,服务不同人生阶段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不断创新产品政策、扩大目标客群覆盖、精简业务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客群质量上迁。
其二,完善全流程风控体系,守牢资产质量防线。贷前细化尽调要求,压实销售人员尽调主体责任,引入多维第三方数据交叉验证,确保客户信息真实有效。贷中优化授信政策,升级风控模型,基于渠道特征定制审批策略,强化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压降新发生风险。贷后积极拓展不良处置手段,运用诉前保全等措施提升司法处置效能,试点催收与营销协同机制提升催收回款。
洞察消费行为,发掘“第二增长曲线”
风控是兴业消金稳健增长的“压舱石”,而敏锐的战略卡位才是其破浪前行的“引擎”。精准洞察消费行为向线上迁移的大势,兴业消金果断推动业务线上转型,实现线下服务与线上触达的“双轮驱动”。这一战略跃迁,不仅突破了传统服务的物理边界,更开辟了增量市场的广阔蓝海。
笔者了解到,兴业消金聚焦场景融合与用户体验升级,持续深挖细分市场需求,增强产品与多元消费场景的适配性,提升服务响应效率。例如其推出的“优客通”目标服务客户为在城市打拼的工薪族,为这类客群构建起覆盖“衣、食、住、行、用”全场景的金融支持网络,同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消费贷款产品实现从申请、审批到放款的全流程线上化升级,不仅大幅缩短了申贷审批时间,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贷款办理,更有效提升了服务的精准度与安全性,以高效、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务,切实助力消费市场活力提振。
中诚信国际指出,兴业消金以线下业务为主,已形成全国性业务布局;线上业务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自营科技能力持续提升,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战略方向的敏捷调整有迹可循。今年1月的公开报道显示,兴业消费金融将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拓展,通过小额分散的消费贷款实现业务增量。同时公司负责人表示,会更关注具有支付场景数据的互联网头部平台,并主动进行风险把控,更好地控制双方合作客户导流的风控质量问题,进而推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双路径转型发展模式,在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优势之路。
近期,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实施方案中罗列的贷款经办机构除了6家国有大行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之外,还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就在其中。这也充分说明了,兴业消费金融将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有优势的贷款利率,将更好地为促进个人消费和“内循环”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