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产业链业绩激增,中国AI的确定性与想象力

2025-09-02 22:12: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新 随着2025年中报披露期结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人工智能(AI)产业链企业均已交出成绩单。 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新 随着2025年中报披露期结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人工智能(AI)产业链企业均已交出成绩单。

从中报业绩来看,人工智能产业链各上市公司业绩有所分化,上下游景气各有不同,但AI驱动业绩长期向好趋势不变。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半年报的85家AI产业链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二实现盈利,其中1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这些高增长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AI基础设施爆发于“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随着AI爆火,在DeepSeek等下游应用驱动下,隶属于AI基础设施的芯片、晶圆代工、服务器厂商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近期资本市场讨论最为热烈的,是中国AI半导体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此前寒武纪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347.8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随后,在资本热捧下,寒武纪股价大幅拉升并首次超过茅台。

此外,另一国产AI芯片龙头海光信息业绩同样表现亮眼。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4.0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8.53亿元,同比增长25.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8.1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2.09%。

实际上,寒武纪、海光等国产AI芯片公司业绩高涨,源于在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驱动下,AI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需求释放,并形成对英伟达AI芯片的有力竞争。

在财报中,寒武纪提及,上半年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并通过了客户验证,其产品也已经规模应用于大模型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等,显示出基于国产AI芯片的应用市场前景。

国产AI芯片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背后,也是有关国产AI芯片的加快发展。瑞银证券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熊玮称,瑞银面向行业的调研反馈显示,中国公司正积极考虑使用国产芯片或自研芯片,以应对芯片供给方面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由于DeepSeek的超预期发展,让市场越来越确信,中国AI产业可以在不借助海外企业力量的情况下长远发展。DeepSeek于8月21日推出新版DeepSeek-V3.1模型时明确表示,该模型的参数精度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

实际上,DeepSeek此番表态,背后正是大模型企业配合硬件厂商“反向定义芯片”。目前来看,DeepSeek等大模型软硬件协同优化,推动AI产业从“芯片为主”向“算法驱动”加速转型。这堪称又一次“DeepSeek时刻”。

市场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正在向软件和硬件融合的阶段转变,并将大幅减少对海外芯片的依赖。

AI算力芯片需求高涨,本土芯片同步取得市场认可,进一步带动上游晶圆代工业绩。上半年中芯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1%至323.5亿元,毛利率则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至21.9%,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增长47.8%。

中芯国际在财报中称,本地化供应链的需求继续走强,更多的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产业链渠道持续加紧备货、补库存。上半年,中芯国际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另一家晶圆代工巨头华虹公司则走出了供过于求困境。财报显示,华虹半导体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71.95%。下滑主要源于华虹制造项目投产初期的产能爬坡成本,以及整体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华虹公司表示,模拟与电源管理平台受益于国产供应链趋势和AI服务器需求增长,营收同比、环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也在持续推动AI大模型能力提升,反哺基础设施需求。阿里巴巴披露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单季度资本开支高达387亿元,创下历史纪录。腾讯第二季度财报亦显示,其资本开支同比猛增119%至191.1亿元。对此,华安证券策略团队指出,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云算力及下游服务等景气度得到持续验证,将带动上游建设投入预期持续升温。

今年以来,腾讯加速迭代升级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S与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并开源了包括Hunyuan A13B等在内的较小规模模型。阿里通义也持续发布新版本的千问3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同时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Wan 2.2。

从训练切换至推理

市场对于AI服务器已早有看好。市场调研机构IDC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成为推动ICT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超大规模企业和其他大型IT买家持续大规模部署GPU服务器,带动服务器市场支出增长较快。

IDC还预计,2024~2029年中国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投资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1.7%。随着推理场景市场的爆发,国产芯片在集群性能、生态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得到一定程度弱化,国产算力未来发展因此获得更多市场契机。

旗下拥有云计算业务的网宿科技子公司爱捷云副总裁吴释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其一线业务观察看到,今年最明显的变化在于AI推理算力需求激增,市场算力主要需求由过往的AI训练算力转向AI推理算力。

“随着AI应用的落地及市场推广,从2025年起,头部大厂在算力的采购趋势由原来主要投AI训练算力转向AI训练与推理算力并行,而AI推理算力,重点采购的是更大显存的算力。”吴释培称,随着DeepSeek等基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与开源,今年中小型AI公司基于AI推理算力及大模型微调算力的需求增长明显,几乎没有大集群AI训练算力的需求。

吴释培还表示,原来训练算力和推理算力的需求比例为80%:20%,目前已经逆转为30%:70%。

在算力支撑与应用需求共振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高歌猛进。以浪潮信息为例,其上半年营收801.92 亿元,同比增长90.05%。据悉,浪潮推理服务器需求快速放量,相关产品持续迭代,随着AI应用增长,推理负载占比显著提升。

AI基础设施的推理负载由应用驱动,当基础设施需求红火时,不难想象,AI在应用层面已经有大量落地。

“中国公司正在加快把AI和自己的整体生态进行整合,并且在产品功能上面持续推出创新,这样能够进一步帮助提高用户体验,也可以帮助继续保持专业领域的竞争力。”熊玮称。

在时间点上,市场普遍共识为2025年是Agent(智能体)元年,即AI能够自主使用工具,完成规划、决策和执行任务,这将驱动算力需求进一步爆发。

创新奇智执行董事、CEO徐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让大模型能够使用工具,就是Agent的本质。如果说过去更关注模型的智能水平,那么到了智能体阶段,核心特征就是应用能力。目前创新奇智正尝试在工业领域推进智能体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AI落地迎来长期利好,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可以预见AI应用的产业前景仍具较高想象空间。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有望成为AI应用全面落地的重要催化。政策在消费、产业、民生等多领域明确应用场景,强化模型、数据、算力等八大基础支撑,较“互联网+”实现全方位升级,推动AI从试点走向规模化普及。预计政策落地将加速需求端扩容与生态繁荣,带动文娱、广告、电商、教育、医疗等多行业渗透率提升。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