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新国标落地引领电动自行车进入“安全为王”时代

2025-09-01 02:00:00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9月1日,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一场历史性变革——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

9月1日,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一场历史性变革——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

这项关乎全国超3亿辆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直指火灾风险与非法改装两大安全痛点。一方面,新国标强化了对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要求,限制塑料使用量,从源头上减少易燃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对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采用“三位一体”的防篡改设计,从根本上杜绝改装可能。

“3C认证和生产许可证审核趋严,叠加环保监管压力,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新国标下将加速洗牌,产能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钱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设置过渡期显政策温度

电动车国标修订于2018年。彼时电动自行车电池仍以铅酸为主,整车车体自重需小于或等于55千克,并要求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7年过去,车速、重量和锂电池能量密度加速增长,标准却一直滞后。据北京交警统计,涉电动自行车伤亡事故中,近六成车辆超出原设计时速。换句话说,旧标准已无法覆盖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新风险。

新国标的出台,不是为了限制行业发展,而是以更高、更细的“安全护栏”将狂奔的3亿辆车拉回正轨。

政策为新国标的实施设置了过渡期:2025年8月31日前,企业可按旧标准或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为消化旧国标车库存,新标准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后,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全部符合新国标。

记者调研发现,无论是终端销售还是生产厂家,都在为新国标落地积极准备。

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经营电动自行车店十几年的老王代理了多个品牌。他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很多顾客会问旧国标车还能不能上路。其实旧国标车照样可以骑,只是新国标车更安全、更结实。”

在这家车行,《证券日报》记者只看到少量新国标车。从外观上看,它们比旧国标车更小巧,塑料部件更少,全部配备后视镜和转向灯,车身醒目位置标有“CCC”认证标志。

谈及消费者偏好,老王表示:“新国标车安全性更高,但车型偏小,且限速25公里/小时。不少人了解政策后,反而趁缓冲期选购旧国标车。”

记者走访多家车行发现,尽管新国标车被摆在显眼位置,旧国标车仍是销售主力。不过销售人员坦言,目前正处于清库存阶段。

生产企业积极应对政策变化。绿源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围绕防火阻燃、塑料使用比例及防篡改等新要求,全面升级产品线并推进技术革新。目前,公司已有两款车型首批通过新国标CCC认证,多款正在认证中。生产线改造已基本完成,预计可按时达标。

爱玛科技董秘王春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生产端,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根据经销商订单安排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开发与投产节奏已与新国标实施节点对接,自9月1日起不再生产旧国标车型。在销售端则依托数智化系统,辅助经销商制定订货与促销计划,推动旧国标车消化。

不少企业还鼓励门店参与政府“以旧换新”活动,通过补贴降低消费者换购成本,加快旧车置换。例如,多家企业在终端渠道对交售老旧锂离子电池车并购买铅酸电池车型的消费者提供额外补贴,以推动销量增长。

助推产业链协同创新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提出更高要求,如明确锂电池需通过热失控、过充、短路等严苛测试,并强制配备电池管理系统(BMS),推动电池向高安全性的磷酸铁锂路线转型。

面对新规,企业需深入理解技术规范,抓住提升安全性能的关键点,快速适应变化。记者了解到,在产业链创新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需研发符合新规的材料,中游制造商则需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升级优化。

“新规明显促使企业拓展跨行业供应链,如引入汽车供应商以满足适配要求。”九号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此外,企业还需在改进工艺与保持价格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上述绿源集团负责人介绍,随着行业整体升级转型和供应链提效增量,成本将逐步下降。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平衡合规要求与价格竞争力,降低消费者敏感度,确保市场平稳过渡。

随着消费能力变化,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呈现分层趋势:合规基础款主导下沉市场,价格区间约在1500元至2500元;高端智能款则配备自动驾驶辅助、语音交互等功能,售价普遍突破5000元,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对企业而言,新国标既是挑战,也是其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与高端化发展的机遇。对于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可在合规框架内推进差异化创新,强化高端产品竞争力。

王春彦表示,新国标带来的规范化环境与高端化方向相辅相成。企业可在严守法规的同时,通过技术与设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与产品价值。例如,在重量限制下,通过轻量化材料与工艺创新提升车架强度与续航;在电池容量受限情况下,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精准续航预测与多模式动力输出。

上述九号公司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新规,公司积极调整技术方向,优化电池与管理系统。这种以合规为导向的技术投入,将推动全行业在电池安全与续航等核心领域快速突破,形成良性技术迭代。

新国标也加速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钱震认为,电动自行车企业正从“硬件销售”转向“硬件+软件+服务”模式。多家企业将业务延伸至二手交易、电池租赁、更换、定制化及维修保养等领域,与用户建立更长久的联系,获取持续服务收入。

将加速行业洗牌

在新技术驱动下,电动自行车正从传统代步工具转向智能出行终端,电动自行车企业则通过借力资本市场推动行业不断变革。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雅迪控股2016年5月份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新日股份2017年4月份登陆上交所主板;九号公司、小牛电动也随后相继上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电动自行车企业上市主要是为技术驱动型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新国标对防火阻燃、防篡改、北斗定位等提出硬性要求,上市公司凭借研发投入与规模优势,已率先完成技术升级,部分IPO募投项目成果已投入使用。

新国标实施将加速电动自行车行业洗牌。钱震表示,头部企业具备更强的研发实力、资金储备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能更快推出符合新标的产品,并凭借规模与品牌优势抢占市场。相反,受资源所限的中小企业若无法及时升级产品,则可能被淘汰出局,加剧行业分化。

目前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存在大量老旧车和改装车。去年以来,尽管通过“以旧换新”淘汰了1200多万辆老旧车,但相比庞大存量,高安全性新车占比仍然很小。

新国标实施标志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进入以安全为基础、创新为驱动、品质竞争为核心的新阶段。这场变革不仅是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重构。企业唯有将合规视为发展底线,以安全为核心价值,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赢得未来。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