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21对话|佳都科技王凯:AI如何与智慧交通更深入融合?

2025-09-01 00:00:0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从电力、矿业到交通,开源鸿蒙生态正在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加速落地。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从电力、矿业到交通,开源鸿蒙生态正在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加速落地。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5鸿蒙生态大会智慧交通分论坛上获悉,基于开源鸿蒙的“交通佳鸿”等面向交通行业的发行版,已应用到了十余个省份,开源鸿蒙的交通设备超过45种,在地铁、公路等六个领域的多场景落地应用,实现体验和效益的双提升。

而这只是当前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的一角。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如何推动其在技术、应用、产业、标准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输,无疑是人工智能可以率先落地的重要商业化场景。

聚焦于行业发展趋势与现状,智能化技术究竟会如何实现交通设施效能提升与安全水平升级?聚焦这一问题,佳都科技首席AI科学家王凯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

(图说:佳都科技首席AI科学家王凯;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交通行业的专业设备设施非常多,如果分专业分场景一个一个去落地AI大模型,它效率是不够高的,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华为手机、鸿蒙智行汽车等,把原生AI能力,尤其是端侧大模型的能力,部署到行业操作系统层面,只要安装了我们行业发行版的设备设施,那么它就会像华为手机一样,天然地具备AI大模型的能力,可以适配会有更多的场景、设备与平台,实现更高效的AI智能化赋能。”王凯表示。

“交通佳鸿”系统产业化落地

事实上,佳都科技内部,对于“交通佳鸿”操作系统寄予厚望。

据佳都科技刚刚发布的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长65.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增长,佳都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得益于今年上半年公司扎实推进多地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的有序完工交付,持续加码地铁智慧化建设和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的业务拓展。

其中,“交通佳鸿”操作系统在公司地铁智慧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发布于今年5月,是交通行业首个国产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统一系统、统一物联模型、分布式软总线、工业安全可信和AI大模型赋能五大技术特点,覆盖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场景的多项创新应用和设备需求。

今年7月,佳都科技中标了某地铁“基于开源鸿蒙的智慧车站科研项目”,这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基于开源鸿蒙的科研项目,核心目标是通过鸿蒙生态重构地铁车站设备控制系统,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慧化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互通与数据融合治理。

“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佳都从两年前就开始布局 AI 大模型领域,2023年我们在行业首发的‘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是第一个通过网信办备案的交通大模型,依托于先发优势,在今年市场机会逐渐起来之后,我们才有能力去抓住这些机会。”王凯对记者说道。

在王凯看来,当AI大模型与交通行业结合之后,可以把更多的模型下沉到设备设施的操作系统层面,觉得它原生就具备智能化的能力,“因为基于开源鸿蒙的设备,可以通过统一的协议,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数据规范,更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后端控制。”

“举个例子,在不同的专业设备中,设备A有它的摄像头,设备B有它的传感器,我们可以调用设备A的摄像,组合上设备B的传感器,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它其实是两台设备。面向交通场景中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设备,我们就可以打破原来分专业建设的瓶颈,使得他们可以实现更加自如的数据互通与功能互通,并且还通过排列组合衍生出更多的创新应用。”王凯进一步补充道。

王凯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地铁车站的扶梯,与扶梯旁边的摄像头。“以前如果有人在扶梯上摔倒了,一定要有人发出指令和控制后台,把这个电梯关停。如果可以实现电扶梯跟摄像头的自由组网,我们就可以快速形成一个闭环,使得摄像头发现人跌倒后可自动、及时关停电扶梯。类似的场景可以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这都是基于异构的设备设施接入到超级物联平台后,才有可能衍生出来的创新轨道交通应用。”王凯进一步指出。

智慧交通的核心在于更高的感知

近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指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不仅是提升交通运输整体运行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城市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新阶段的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王凯认为,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领域下一步攻克重点在于——让人拥有更好的感知。一方面对于乘客来说,通过算法、设备互动等,他们的出行将更便捷,AI 可以为其提供出行效率更高的新场景、新方案。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设备与交通车站的运营人员,比如当大模型探测到潜在故障时,可以自动将工单推送给运维人员,同时自主生成专家建议,这样大模型不用再等着人去提问,而是像智能体一样主动解决问题。

“以最早的信控为例,最开始大家觉得如果要用AI大模型、智能体来控制一个重要的路口的红绿灯,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只是在非核心城区拿了几个路口来做尝试,看通过智能体、大模型的算法,能不能比人控更好。在单个路口得到验证之后,我们又继续与交管部门合作,拓展到了连续多个路口,最终发现AI的协同联动比人工控制得更好,所以逐渐我们开始尝试将大模型、信控智能体应用到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王凯介绍道。

在王凯看来,这些操作只是开始,AI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单个的试点,然后变成多个的复制,最后变成区域级联动,这样一步一步验证之后,才有可能让AI大模型、智能体真正在每一天日常的生产系统中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王凯还透露,目前佳都科技还与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计算机产品线以及华为终端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公司正在推动基于开源鸿蒙的交通行业设备,与华为手机、手表、可穿戴式设备等进行更好地互联互通。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