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300亿元,皮爷咖啡母公司被收购
瑞幸的劲敌们接连被出售……
近日,美国饮料巨头Keurig Dr Pepper(以下简称KDP)公告称,将以157亿欧元现金(约合人民币1303亿元)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
交易消息一经公布,市场迅速作出反应。JDE Peet's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的股价快速飙升。而KDP的股价连续重挫,从此前的35美元/股跌至29美元/股附近。
更早之前,星巴克中国的股权被考虑出售的消息传出,吸引了高瓴、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等一众大佬的兴趣。据说待价而沽的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已接近翻倍。
瑞幸重回美利坚之际,它的竞争对手们纷纷传出并购重组的消息。
“星巴克的祖师爷”被卖了
官网显示,收购方KDP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包括碳酸饮料胡椒博士、七喜,还有新奇士(Sunkist)、怡泉(Schweppes)等,年净销售额超过110亿美元。
其中,胡椒博士在美国是仅次于可口可乐的第二大碳酸饮料品牌。
自2018年合并以来,KDP碳酸饮料品牌表现良好,但其咖啡部门因竞争激烈而表现欠佳。今年7月,KDP曾表示,其咖啡部门的业绩将在2025财年之前持续“低迷”,反映了其家用咖啡机平台面临的挑战。
而另一方JDE Peet's,是一家咖啡和茶饮专营公司,旗下拥有50多个品牌,但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还是皮爷咖啡母公司,后者常被视作“星巴克的祖师爷”。
据媒体报道,1966年,荷兰人阿尔弗雷德·皮特来到美国,对当地流行的速溶咖啡非常不满意。于是,皮特在加州伯克利创办了自己的咖啡店,坚持深度烘焙、手工制作,引起了一场精品咖啡变革,皮爷咖啡的传奇也由此开始。
当时,不少咖啡爱好者都师从皮特,皮特也为他们提供烘焙咖啡豆,这其中就有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后来三位年轻人于1971年在西雅图开设首家星巴克,他们第一年所用的咖啡豆就来自Peets。
2019年12月,欧洲包装咖啡巨头JDE宣布与Peet‘s Coffee合并,JDE Peet’s由此诞生。次年,JDE Peets成功在阿姆斯特丹上市。上市首日,市值达到了1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不过股价自2021年后一路走低,从最高40欧元/股跌至16欧元/股,跌幅高达60%。
KDP收购的消息传出,股价快速攀升,总市值几乎回到上市首日水平。
张磊的“最爱”
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店。18年后,皮爷咖啡也决定入华。
2017年10月,皮爷咖啡海外首家旗舰店在上海东湖路开业,合作伙伴是大名鼎鼎的高瓴资本。
在高瓴团队的帮助下,皮爷咖啡刚进入中国,就实现了品牌的本土化。
“除了咖啡品质和口感严格按照美国标准之外,其他方面,我们都愿为中国市场做出改变。”皮爷咖啡中国区CEO章蕾表示,皮爷咖啡在美国不提供沙冰、蛋糕类甜品,而这类产品在上海人气旺盛;由于美国家庭常备咖啡机,挂耳包需求量不大,当地没有这类产品,而中国消费者非常偏爱挂耳包咖啡的简单方便。
章蕾还透露,高瓴资本CEO张磊本人是皮爷咖啡的粉丝,到访上海总会来喝一杯,还会和团队一起探讨如何提升咖啡的品质、口感,及服务要求。此外,皮爷咖啡的董事会成员苏敬轼(Sam Su)也担任团队导师,给予指导,他曾任百胜中国区主席。
被按下“暂停键”的精品咖啡赛道
有数据显示,目前皮爷咖啡在国内在营门店数超270家,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不过,今年以来,皮爷咖啡接连关停了广州首店天河城店、杭州西湖店、深圳卓悦汇店、北京国贸商城店等多家核心商圈门店。皮爷在华南地区的首家门店、开业不到四年的标志性店铺——深圳万象天地店也于近日黯然谢幕。
据公开报道,深圳万象天地店关门表面缘于租约到期,实则与盈利不佳密切相关,有店员坦言该店利润不理想,“不如其他门店挣钱”。
事实上,不仅皮爷咖啡接连闭店,近几年快速崛起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Manner、M stand等品牌也陷入了闭店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注销的咖啡店超过3.2万家,平均每天有170家歇业,存活超过两年的店铺不足25%。
与动辄几十元的精品咖啡相反,平价咖啡品牌正在快速扩张。瑞幸、库迪等品牌凭借9.9元的常态化促销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瑞幸咖啡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总净收入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至17亿元。
有意思的是,今年6月30日,瑞幸咖啡在纽约的门店顺利开业。和在国内“以大力度补贴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运营思路不同,刚刚登陆大洋彼岸的瑞幸选择了“美国定价”。
美版瑞幸的最贵单品是售价7.95美元的羽衣果蔬饮,最便宜的单品则是售价3.45美元的滴滤咖啡。
至于在国内备受消费者欢迎的美式咖啡、生椰拿铁、瑞纳冰等产品,美版瑞幸则将价格定在了4.45美元—6.75美元之间。
最终是“钮祜禄·瑞幸”席卷美利坚,还是皮爷、星巴克们重塑中国咖啡市场,一切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