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美联储独立性面临崩塌风险 全球金融秩序将迎来重构挑战

2025-08-27 14:00:00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新华财经北京8月27日电 当美国总统的政治意志与现代货币体系的基石——央行独立性——发生剧烈碰撞,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

新华财经北京8月27日电 当美国总统的政治意志与现代货币体系的基石——央行独立性——发生剧烈碰撞,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撼动制度根基的风暴。当地时间周一深夜,白宫突然宣布解除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职务,理由是其涉嫌抵押贷款欺诈。这一事件不仅挑战了美联储作为独立机构的传统地位,更暴露了美国货币政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预风险。

库克的解雇案是特朗普试图重塑美联储治理结构的最新举措,若成功,将使美联储七人理事会中特朗普任命的成员占据多数,从而可能改变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方向。此举不仅引爆了美国国内关于宪法权限与制度边界的激烈争论,更在全球投资界投下震撼弹。

市场目光聚焦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命题:一旦行政权力成功突破美联储历经七十余年构建的独立性“防火墙”,将对全球金融稳定、美元信用体系乃至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何种深远而危险的连锁反应?这不仅是一次人事更迭,更是一场对现代央行治理原则的严峻考验。

权力博弈升级,

美联储能否守住现代货币体系的最后底线?

这场风暴的核心人物是64岁的经济学家丽莎·库克,作为首位非裔女性美联储理事,她由拜登提名、2022年获参议院确认,任期原定至2038年。特朗普近日动用总统权力,以她早年任教授期间涉嫌在房贷申请中虚假申报主要住所为由,突袭宣布罢免。然而,法律界普遍指出,《联邦储备法》仅允许总统在理事存在渎职或重大过失等“正当理由”时予以解职,而此类任职前未经司法认定的行为从未被纳入先例。

更具争议的是,特朗普在宣布罢免的同时,已提名其亲信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接任。若提名成功,结合此前任命的沃勒与鲍曼,特朗普将掌控美联储七人理事会的多数席位,彻底重塑货币政策格局。

库克的代理律师阿贝·洛厄尔明确回应,此次罢免缺乏法律依据,库克将拒绝离任并诉诸法律途径捍卫职位。专家强调,“正当理由”通常限于任职期间的严重不当行为,而库克所涉房贷问题发生于多年之前,且尚无定论。

司法先例进一步强化了理事职位的独立性。2025年5月,最高法院在一项裁决中重申美联储为具有独特传统的准私营实体,对其官员提供特殊保护;同年2月,法院也曾限制总统解雇独立检察官的权力,体现出对行政干预的司法制衡趋势。因此,特朗普此举极可能面临司法挑战,最终结果或将由联邦法院裁定。

特朗普此举的政治动机昭然若揭。自2025年1月再度执政以来,他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降息,甚至威胁将其罢免。其核心诉求是将基准利率从4.25%-4.5%大幅下调至1%,以缓解联邦政府高额债务的利息负担。然而,美联储坚持利率决策须综合评估通胀与就业,尤其警惕其自身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滞后性通胀压力,拒绝屈从政治压力。此次对库克的罢免行动,实为特朗普试图打破央行独立性、掌控货币政策主导权的关键一步。

独立性防线全面告急,

美国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宪政倒退

美联储自1913年创立以来,始终将独立性视为其制度根基。其设计初衷源于深刻的历史教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多次银行危机暴露了缺乏“最后贷款人”的致命缺陷,而公众对金融集权的长期警惕又催生了独特的分权架构——12家地区联储银行分散权力、理事会14年超长任期跨越多届政府、FOMC表决权多元分配,形成人事、财政、司法与治理上的四重“防火墙”。

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0条,总统仅可在理事存在“渎职或重大过失”等“正当理由”时予以罢免,政策分歧不得作为解职依据。1935年最高法院在“汉弗莱执行人案”中明确裁定,总统无权因政策理念不同解除联储官员职务,确立了央行独立性的司法基石。

然而,特朗普政府以库克早年房贷问题为由启动罢免程序,却刻意规避关键法律程序——罢免须经法院裁定“正当理由”成立。此举已引发法律诉讼预期,或将最终诉至最高法院。

特朗普的策略远不止于个案施压,而是系统性重塑美联储权力结构的三重布局:其一,人事控制——提名亲信斯蒂芬·米兰接替库克,并拟任命盟友戴维·马尔帕斯,若成功将掌控七人理事会四席,形成多数派;其二,法律挑战——借争议案例试探司法边界,试图扩大总统解雇权;其三,机制渗透——研究干预地区联储主席连任机制,利用理事会背书权施压异见者。

这一系列行动植根于特朗普经济团队的核心叙事:他们认为美联储在2008年危机前监管失职,危机后却权力膨胀,并将近年通胀与金融动荡归咎于其反应迟缓。更广泛地,这是特朗普将“忠诚派”安插进独立监管机构(如NLRB、EEOC)的延续,旨在全面掌控行政体系中的“独立权力节点”。

历史表明,美联储独立性是遏制政治性短视、维护长期经济稳定的基石。一旦货币政策沦为债务纾困工具,通胀失控与信用崩塌的风险将显著上升。如今,这一历经百年危机淬炼的制度正面临严峻考验,其走向不仅关乎美国,更牵动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

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

信任危机催生诡异行情

市场对特朗普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的反应呈现出撕裂格局:短期利率下行,长期利率跳升,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3.7%,而30年期收益率逆势上扬至4.936%,利差扩大至三年高位——这一背离凸显投资者的双重预期:短期内政治压力或迫使美联储降息,但长期通胀失控风险因制度独立性动摇而急剧上升。

外汇市场同步承压,美元指数年内已下挫9%。尽管美股屡创新高,资本外流趋势却持续加剧。LSEG Lipper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全球资金持续撤离美国主题基金;外国官方机构亦在抛售美债,仅截至8月20日当周就减持356亿美元。东京福冈金融集团策略师佐藤达也坦言:“做空美国资产虽难,但持有更需勇气。”

黄金则成为恐慌的晴雨表,现货金价突破3393美元/盎司,创两周新高。荷兰国际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布洛姆警告:“央行独立性的瓦解,终将由更高的通胀和利率买单。”资产定价逻辑正在重构,传统避险与风险资产齐跌,系统性风险显著累积。

长期来看,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预期正在形成,市场尚未完全消化特朗普可能进一步“清洗”美联储官员的潜在威胁。瑞穗证券策略师Shoki Omori指出,当前定价已反映9月降息概率上升,但美元与美债的走势将取决于白宫对美联储施压的激进程度。

这些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正面临政策政治化与市场回报之间的权衡困境。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短期市场机会;另一方面,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可能引发长期通胀风险和美元贬值压力,影响资产配置策略。

全球金融秩序站在十字路口,

美联储政治化将重塑“美元霸权”与资产定价逻辑

美联储的独立性不仅关乎美国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更是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石。作为世界最大央行,其决策通过“美元霸权”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人事的强势干预,正侵蚀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任基础。

当前局势面临三大关键节点:一是联邦法院对罢免库克合法性的裁决,将决定特朗普能否实质性“掌控”理事会;二是9月FOMC会议的政策动向,市场亟需判断新权力结构下是否出现政策转向;三是2026年地区联储主席的续任投票,将成为检验白宫对美联储体系渗透深度的试金石。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费罗利指出,未来可能呈现三种情景:若司法否决罢免,短期提振市场但制度隐患仍在;若达成政治妥协,不确定性暂缓但治理缺陷未除;最危险的是全面对抗,可能引发美债评级下调与美元结构性贬值,对二战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必须在政治驱动的短期收益与长期系统性风险之间谨慎权衡。资产配置需更趋多元与灵活:既可参与降息预期下的风险资产机会,也应增持黄金、人民币资产等避险工具,以对冲美元贬值与通胀回升的双重威胁。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