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雪)8月25日晚,双鹭药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营收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大幅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出现显著下滑,反映出公司主营业务仍面临较大压力。
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22.24%;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09.08%。尽管表面业绩亮眼,但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净利润仅为2600万元,同比下降78.42%,凸显主营业务承压。
具体来看,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09.08%的核心原因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报告显示,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贡献1.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18亿元。若剔除这一非经常性收益,扣非净利润仅为2600万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滑。
半年报显示,受药品集采政策影响,公司核心产品价格承压。例如,抗肿瘤药替莫唑胺销售额同比下降21.51%,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收入下降28.38%。此外,部分药品因市场需求波动导致销量减少。
尽管业绩承压,公司在创新研发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进展。上半年双鹭药业新增5个药品注册证书,包括心血管药物硝酸甘油喷雾剂(国内独家剂型)、抗肿瘤药瑞戈非尼片等。多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在研发管线储备方面,公司目前在研项目覆盖肿瘤、代谢病、肝病等领域,其中长效蛋白药物、高端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品种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点。双鹭药业参股公司首药控股的在研药物进入关键临床阶段。
此外,在发展传统销售模式的同时,公司积极进行营销转型,持续探索互联网及第三终端等新的药品营销模式,部分品种已实现电商专供规格,形成“终端有覆盖、平台有布点、新渠道有增长”的局面。
公司表示,集采导致的产品价格波动,将会影响更多企业,仿制药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部分产品进入微利时代。应对策略是研发上市更多特色产品避开集采实现差异化营销,同时努力培育一批小市场中的大产品,持续加强充分调研论证,提升研发人员素质效能和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从而降低研发风险,逐步提高产品研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