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形机器人在运动场上完成街舞动作、田径冲刺甚至后空翻时,你是否意识到,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成为投资市场的新宠儿?相信大家最近在互联网上多少会看到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视频,这个8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非人”运动会,不仅带来了视觉的冲击,更向资本市场释放出产业信号——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逐步迈向“产业化”。而从投资角度,本次机器人运动会为市场提供了哪些投资方向和信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首先第一个点在于人气。运动会是在工作日周四开幕的,但是工作日并没有阻止观众的到来。从周五运动会现场的热度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关注度远超预期,在“冰丝带”这样的大型场馆内,坐满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对机器人的表现充满了好奇。而这种全民性的关注热潮,反映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市场接受度是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前提,以往人形机器人更多停留在实验室或行业展会的小众视野中,而此次运动会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竞技形式,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从街舞表演的观赏性到场景赛的实战性,人形机器人的“亲民感”正逐步增强。这种市场教育的加速渗透,将支撑未来 To C 端商业化(如家庭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也意味着产业正从“技术圈层”走向 “大众市场”,潜在需求的释放将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第二点在于灵活性与场景化能力。在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现场,最直观的感受是技术迭代带来的震撼体验。开幕式上,能随音乐完成复杂街舞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其关节灵活度与平衡控制能力较以往有显著提升,比如旋转时的稳定姿态、肢体协调的流畅性,皆印证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系统上的实质性进步,这与此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所呈现的“灵巧化”趋势相吻合。而在田径项目中,机器人冲刺时步态调整等动态能力,比今年4月的机器人马拉松有较显著的提升,反映人形机器人2025年从“静态展示”向“动态运动”的跨越。此外,更具产业价值的是场景化处理能力,运动会展示了酒店行李搬运、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场景,机器人能根据环境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甚至完成精细抓取动作。这种在具体场景下展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亦与WAIC形成呼应,为其未来在仓储物流、医疗辅助等领域的实际落地提供了示范性案例。
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高人气,本质上是市场对技术进步与产业潜力的积极反馈,而这种全民关注度的提升,不仅加速了投资者教育进程,更预示着商业化落地的可能。在这一背景下,以高 “人形机器人”含量指数为跟踪目标的ETF工具,将成为投资者把握产业红利的优选路径。当前市场上共有两只与机器人相关的、有ETF跟踪的指数,即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中证机器人指数,其区别就在于人形机器人的含量占比。若以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作为“是否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参照划分标准,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人形机器人”权重超过75%。受益于此,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规模最大ETF,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其规模在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期间快速增长,最新规模已达55.6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的“聪明资金”早已关注到这一机会(截至2025年8月20日)。往未来看,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其商业化落地值得期待。此外,在牛市氛围下,其作为AI应用的典型场景,亦有望受益于情绪的持续提升。场外联接(A:020972;C:020973)。
图: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资金持续流入(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