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家居行业因一系列事件而备受关注,行业现状究竟如何?企业在变动的周期中又该怎样求存与发展?第一财经记者于近日专访了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执行总裁朱家桂。
“我家小区门口原本有一间包子铺,今天我看到离他50米的地方又开了另一家包子铺,包子开始‘买三送一’。”在采访刚开始时,朱家桂聊到了他对小区门口包子生意的观察。
算一笔账是他作为“商业老兵”的本能:“4个包子本来12块钱,少掉3块,少了二十几个点的毛利啊。”
朱家桂感叹,没想到就连早餐包子铺行业都在内卷:“从我这个顾客的角度看,我没指望早餐也打价格战,但是他俩确实‘打’起来了。”
从小生意到大生意,商业世界中,有一种焦虑似乎在被传递。
红星美凯龙在全国拥有400多个家居卖场,是家居行业的龙头。在此次采访之前,朱家桂刚结束了一轮全国范围内连轴转的行程:成都、昆明、北京、乌鲁木齐、包头……每一个行程背后,都有红星美凯龙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努力作出的破局尝试。
行业竞争中不断延伸的商业链路
今年7月底,在红星美凯龙位于昆明的云南全球1号店以及沣源路商场,总计面积高达2万平方米的汽车主题馆落地,集新车品牌集合、高端易手车等业务于一体,成为西南区域最大规模的汽车主题馆。
8月初,位于乌鲁木齐的红星美凯龙新疆全球家居1号店又开设了一个总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的“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的红星美凯龙广场,格力电器旗下高端智慧生活品牌“董明珠健康家”开出了内蒙古首店。
卖车、卖电器、做设计——这些都不是红星美凯龙曾经的主要业务。
从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红星美凯龙正在从传统家居卖场销售家具和建材转型,把业务链条延伸到家装设计、家电和汽车售卖。
截至目前,红星美凯龙已经在全国布局了超26万平方米的汽车馆,已建成总计超73万平方米的设计中心,电器业态所占面积已经超过10%。
朱家桂将红星美凯龙的转型,概括为“60-15-15-10”的业务模型。“红星美凯龙的主营业务是家居、家电、家装设计,其中家居建材占60%,家电占15%,家装设计占15%,剩下的10%属于新业态,新业态涵盖了衍生业务,比如汽车和餐饮配套。”
很显然,红星美凯龙近年来在不断尝试将其商业链路变长,朱家桂认为,这在目前的商业世界其实是个普遍现象。
“行业竞争慢慢变得激烈,原本我沙发卖得好,是不愿意卖地砖的;当我家居建材卖得好的时候,也不愿意再去卖电器;我卖商品就可以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干设计中心?”朱家桂说,链路变长,似乎成了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家居行业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经历爆炸式增长后又转向存量市场的竞争。
“现在做床垫的也做沙发,原本生产沙发的也切入床垫业务……其实不只中国的市场是这样,全球也是一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两个国际品牌,一个叫杜拉维特,原本它是做陶瓷的,还有一个品牌叫汉斯格雅,是专门做花洒的。过去经销商经常拿杜拉维特的马桶搭配汉斯格雅的花洒售卖,两个品牌都专注于一个类目。但是现在汉斯格雅出了马桶,杜拉维特也出了花洒,所以,就连‘专注’的德国人也变了。”
朱家桂说,在红星美凯龙的发展史中,原本卖场只售卖家具,后来从家具切入建材,又从建材延伸至家电,现在则继续拓展至家装设计领域,再沿着“人、车、家、生活”这套逻辑,进入了汽车业态等新的领域。
这种业务链条的拓展并不是随意的,企业需要找到一个主赛道、一个能理顺的商业逻辑。
“有一段时间,共享办公很红火,我们也做过共享办公的尝试,还尝试过电影院等业态,但归根结底,我们发现不在主赛道的就不能干,原因也很简单,我们的平台够专业才能带来价值,不是有块地方就把它随便租掉,我们需要对商户有价值赋能。”朱家桂说道。
“最担心‘00后’没打招呼就不来了”
中国原有的家居卖场行业格局,近年来因为移动互联网、直播带货的发展而受到了挑战。
朱家桂对此也深有感触:“中国‘万物皆可送’,我们的物流太棒了,电商的高速发展让一些行业的护城河没了、信息不通畅没了。”
但是朱家桂认为,红星美凯龙要构造的生态,跟电商的快速发展其实并不冲突,“因为我们还是一个以租赁为底层逻辑的生态,家装家居产业很泛,链路很长,从系统门窗、冷暖空调,到窗帘、布艺、软装饰品,链路太长了,可以整合的东西太多了”。
而现在,红星美凯龙正在努力将高端家装设计整合到其生态中。
过去,不重视设计的现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家装设计常常是家装环节中的一个“免费附赠品”,设计师更像是一个销售,家装公司通过免费设计诱惑消费者入局,最终效果却往往“货不对板”。
这种方式恐怕未来套路不了年轻消费群体,这个群体会为了小众感、设计感买单,在设计中享受家居家装的情绪价值。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做设计中心、做进口品类设计,就是怕未来95后、00后消费者抛弃了你,他没打招呼就不来了。”朱家桂说。
他表示,红星美凯龙希望通过“M+高端家装设计中心”的打造,聚合好的设计,也聚合好的产品,刷新年轻消费者对红星美凯龙的认知。
红星美凯龙做M+设计中心业务实际上已经有数年了,据朱家桂介绍,已经有不少设计工作室入驻的成功案例,比如南昌的红星美凯龙卖场里,就有一家设计工作室在进驻后实现了年度营收的三倍以上增长。美凯龙希望通过这些设计工作室的入驻完善自己的生态,而这些设计工作室也能通过平台获得很多优势,比如红星美凯龙提供场地、流量、供应链资源和运营支持,赋能设计师。
如果红星美凯龙最终实现了聚合好设计、好产品的目标,就能形成与移动互联网家居产业生态的“错位竞争”。线上的产品更多是低价伴随产品设计和质量的不确定性,红星美凯龙则想抓住那些对设计、品质和效果有要求的消费者——这是大家都想争夺的生态位,也是一场要打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