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多元化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 年内23家公司退市

2025-08-14 03:00:00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在“应退尽退”的监管政策导向下,A股出清速度持续加快。近日,*ST天茂公告宣布主动退市,另一家公司*ST高鸿因涉嫌触及重

在“应退尽退”的监管政策导向下,A股出清速度持续加快。近日,*ST天茂公告宣布主动退市,另一家公司*ST高鸿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今年以来,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涵盖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等多种类型。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多元化退市渠道正逐渐畅通,退市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市场价格机制更趋合理,能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退市类型的多元化,让选择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选择主动退市的*ST天茂,是今年第5家主动离场的上市公司。

一般而言,主动退市背后动因多样。如*ST天茂表示,公司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公司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并在股票终止上市后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转让。

“上市公司无论基于何种原因主动退市,都将更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在退市新规趋严的监管导向下,主动退市减少“壳炒作”,优化市场生态,同时通过现金选择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体现市场化出清机制的成熟。主动退市常态化是注册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推动资本市场从“入口严管”向“出口畅通”的转型。

截至8月13日,今年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等强制退市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交易类退市9家,其中面值退市5家,市值退市3家,同时触及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的1家;财务类退市9家。

“此前交易类退市多因上市公司股价低于面值,目前总市值低于5亿元、股东人数低于2000人等退市标准也在逐步显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近年来,监管推动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逐步完善,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构建了一套严格的退市体系,精准筛选出那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退市规则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设立的指标也更趋细化,财务造假公司退市标准客观性增强,市场预期更加明确。如证监会最新通报,*ST高鸿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该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存在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行为。证监会对此案作出高达1.6亿元的行政罚款,其中*ST高鸿被罚1.35亿元,9名涉事董监高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郑彧指出,退市规则进一步突出对财务造假、公司治理乱象的威慑力度,强制退市标准更严、维度更广,A股因财务指标问题而强制退市的比例有所提升,市场迎来加速出清。

“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之一,过去5年间,A股退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2020年到2024年A股退市企业家数分别为16家、22家、43家、46家、55家。

“A股退市将呈现常态化、多元化。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技术手段的进步,退市流程将更加顺畅快捷,多元化退市标准将更加全面适用。”田利辉表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后续还需进一步明确退市流程的时间节点,进一步压缩功能重叠的退市环节,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防止公司“停而不退”。建议监管层出台企业上市发行后续配套的追责和处罚机制并严格执行,进一步提高处罚力度。健全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举报机制、民事赔偿机制,畅通多元化维权通道,加强监管、司法、执法等体系的联动,完善投资者补偿机制,进一步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