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是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抓手,更蕴含企业盈利改善与资本市场估值重塑的双重机遇。钢铁、光伏、化工、新能源车等领域,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却陷入利润亏损的怪圈。追本溯源,核心症结在于“内卷式”竞争——企业脱离利润目标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最终导致产能浪费、整体盈利承压。
从发展逻辑看,地方政府早期通过电价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企业成长,在行业培育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行业步入成熟期,若仍依赖政策推动规模扩张,易引发无序竞争。因此,优化竞争秩序,既是遏制资源空耗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关键一步,这将为技术迭代、效率提升腾挪空间,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盈利基本面。
映射到资本市场,A 股市场对相关行业的估值普遍偏低,核心原因在于过度竞争让投资者难以看到清晰的盈利前景,只能被动等待行业底部出清。但政策的明确指引有望打破这一局面,相较行业自发调整的漫长周期,政策引导下的有序治理将大幅缩短调整进程,企业盈利修复与估值合理化的时间窗口或加速到来。
具体到不同行业,分化中暗藏结构性机会。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盈利稳定性较强,有望为股东提供持续的股息回报;而光伏、新能源设备等新兴行业,虽仍处成长期,但在竞争秩序优化、盈利趋稳后,或将释放更大的资本增值潜力。
“反内卷”持续推进,正成为激活企业盈利、重塑市场预期的重要催化剂。随着行业格局不断优化,那些聚焦核心竞争力、兼顾规模与利润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占据先机,为投资者创造更具确定性的回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