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常熟农商行发布A股上市银行首份2025年半年报。此外,近期浦发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整体业绩表现亮眼。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银行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均实现双增长。其中5家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
谈到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兴业研究高级研究员吕思聪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款利率下降带动负债成本率下降;二是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财富管理相关中间业务收入增长。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性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逐季回升。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活跃度不断上升、居民风险偏好边际修复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将不断修复。
展望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将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增长,贷款和存款继续驱动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信贷更多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利息收入方面,净息差仍是关键变量,非息收入面临结构性机遇,银行理财、财富管理、投资业务收入仍有增长空间。
资产扩张稳健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从目前银行披露数据看,资产扩张与盈利能力同步提升,资产质量亦延续改善趋势。
浦发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加23.11亿元,增长2.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加27.49亿元,增长10.19%。
青岛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7430.28亿元,比上年年末增加530.65亿元,增长7.69%;2025年上半年,该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加4.24亿元,增长16.05%。
多家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6.72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6.08亿元;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环比持平;拨备覆盖率374.16%,环比提升3.6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5.21%,环比提升0.2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5%,环比提升0.33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9%,拨备覆盖率为343.24%,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连续七年持续优化。
谈到上半年银行业绩整体向好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分析,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为银行业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虽然依然面临净息差收窄的挑战,但是以量补价策略保证了营收的持续增长。
在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看来,银行上半年经营业绩保持稳健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以量补价推动营收保持整体稳定,另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托底经济、高风险行业敞口有限以及近年来积极的不良处置推动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非息收入增长
上半年,银行营业收入较快增长有哪些原因?
邵科指出,市场利率下行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推动非息收入回暖。资本市场转暖,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的吸引力提升,银行理财以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有所增长;进入二季度以来,债市利率重回下行通道,银行投资业务收入延续增长;此外,得益于银行信贷结构优化以及主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稳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低位,拨备计提压力减少,支持利润增长。
“今年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将有所恢复。一方面,去年受基金和保险费率下调影响,银行手续费收入承压,今年在费率调整完毕后,全年手续费收入有望改善。另一方面,在存款挂牌利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吸引力有所上升,推动理财规模积极扩张,也有助于拉动相关手续费收入持续增长。”薛慧如说。
吕思聪分析,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表现突出。根据银行2025年一季报公布的相关信息,部分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代销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代销理财规模增长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拉动。后续来看,随着保险“报行合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政策对于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一次性冲击缓解,叠加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上升、居民风险偏好边际修复等多重利好因素,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有望持续修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整体非息收入压力。
展望下半年业绩,邵科认为,银行资本消耗整体可控,多元化资本补充能力得到强化,银行整体资本充足情况良好。银行净息差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相对较小。存量贷款重定价、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大部分集中在2025年年初完成并体现在一季度净息差下行,对二季度以后的净息差影响相对较小。新发放贷款价格呈现企稳态势,银行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高息存款等措施推动负债成本下行,为稳定净息差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