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股市消息>

正文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记者手记)

2025-08-06 07:00:00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研发硬了,技术牛了,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发展空间 在哈电集团采访,听首席科学家覃大清讲起这样一件

研发硬了,技术牛了,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发展空间

在哈电集团采访,听首席科学家覃大清讲起这样一件往事:

1993年前后,有国外企业对哈电集团电机公司提出合资意愿。“起初,大家一度很高兴。然而,当对方提出合资的前提是哈电今后放弃研发环节、只负责生产承包时,我们断然拒绝。”在覃大清看来,正是这一坚定选择,守住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核主泵等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先进电机、高端阀门、煤化工、数字孪生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对“生命线”的珍视,助力哈电集团先后创造280多项“共和国第一”,其中30余项诞生于“十四五”期间。试想,没有当年“再难也要搞研发”的笃定,没有多年持续不断的创新投入,这家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不会收获如此丰硕的创新成果、成为全球行业领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有些业内领先的企业,后来在研发上掉了队,逐步陷入经营不善,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对“跟跑”的企业如此,对已在不少领域“领跑”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企业攻克了不少“卡脖子”技术,但还有许多技术瓶颈有待打破。科技革命一日千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愈发要求企业努力掌握更多看家本领、前沿科技。研发硬了,技术牛了,企业才能跳出“红海”、挺进“蓝海”,收获更大发展空间。

我们高兴地看到,谋创新、搞研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自觉与坚持。像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的市场地位,这离不开约占全球总量2/3有效专利的“鼎力加持”。当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接近2.7%,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今年1至5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这得益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彰显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与日俱增。

研发的强度、技术的高度,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广度。期待各地区各部门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生态,也期待广大企业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大力加强技术攻关,把“命根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