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巴基斯坦外商阿里卡姆兰在浙江省义乌市拿到了自己新公司的营业执照。至此,义乌外资经营主体数量正式突破1万户,数量占浙江全省的六分之一。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户的县级市。
义乌外资主体破万户不仅展现出了中国营商环境优势和强大的市场活力,也是对“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有力印证。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为何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识?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以义乌为例,从1989年第一家外资经营主体落地开始,义乌持续探索优化外资准入机制,推动外资企业“最多跑一次”改革。到2025年,义乌已实现外资登记“零见面、零费用”。此外,义乌还探索实施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联办、境外采购商开立外汇账户“一件事”办理等便利措施,进一步提升外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政策层面看,今年2月份,为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相关部门在“外资24条”等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形成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
日前,为稳定境外投资者投资预期、降低投资成本,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通过税收优惠撬动作用激励境外投资者以利润扩大在华投资。
面向未来,稳外资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日前透露,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其二,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并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同时,中国正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江苏,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第二基地全价值链超级工厂项目6月份在南京开工,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在上海,汉高粘合剂上海应用技术中心5月份举行投用仪式,将聚焦汽车、高铁、航空领域产品和罐用高性能密封胶等领域的应用测试……新质生产力也成了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向。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增长127.1%、53%、36.2%、17.7%。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句话在义乌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外资主体破万户这一成就不仅为义乌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相信会有更多外资企业选择中国,共同书写投资中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