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日电(记者翟卓)7月份,全球外汇市场大事不断,虽然关税问题似乎已在向好发展,各国央行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期间,由美联储领衔,欧央行、澳联储、日本央行等如期“按兵不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央行则毅然降息。面对各自经济的不同症结,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路径分化逐渐显现。
而随着美国确定新的“对等关税”税率,各国的货币政策走势又将何去何从?眼下不仅市场观点较难统一,不少央行内部也出现分歧。
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谨慎观望
7月,外部风险扰动依旧,多家发达经济体央行一致按下降息的“暂停键”。
按时间顺序看,8日,澳洲联储率先意外暂停降息,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高企。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考虑到年内已经降息50个基点,且国家经济状况大致符合预期,当前可以等待更多信息来确认通胀率是否有望降至2.5%左右稳定运行。
不过从此次会议决议是以6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的情况来看,委员会内部对于是否应进一步宽松也存在分歧。此前市场曾预计,包括此次在内,年内澳洲联储还将合计降息两次,但本次的观望决定也令这一路径再添变数。
随后,新西兰联储及韩国央行分别终结了“六连降”“四连降”,于9日、10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3.25%、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并暗示后续降息空间仍存。
步入下旬,在内部通胀基本达标、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外部欧美关税谈判仍悬而未决的背景之下,欧洲央行也暂停“八连降”以观形势演变。彼时市场曾预计,若8月1日前关税谈判无果、PMI回落,则9月份欧央行仍可能再降25个基点。
但随着双方27日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等,市场对欧央行将维持利率至年底不变的预期升温。不过欧洲内部虽松了一口气但欢呼声甚少,因为此次税率虽低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但仍将明显损害欧洲利益。
月末两日,加拿大央行、美联储及日本央行密集宣布了利率决议,分别为连续第三次、第五次、第四次会议保持利率稳定,均符合市场的广泛预期。
如面对美加贸易紧张局势,加拿大央行如期保持谨慎,并在30日发布的声明中强调,若经济进一步走弱、通胀压力受控,仍可能进一步降息。次日美方宣布,自8月1日起将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35%;加总理称对美方此举感到失望。加央行的下次议息会议已定在9月17日举行,市场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当地时间30日晚,美联储亦宣布维持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不过在12位理事中,由特朗普任命的沃勒和鲍曼投下了反对票,更倾向降息25个基点,这也是30多年来首次出现2名理事反对货币政策决议的情况,凸显出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
再结合当日发布的会议声明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认为,此次会议的总体基调仍然较为中性,美联储并未改变降息这一大方向,但要确认的是,待观察到关税对通胀的冲击完全反映后再实施降息。
当前市场对美联储后续的降息路径也存在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鉴于未来几个月关税的通胀效应将进一步显现,9月或难以降息;中信证券海外研究联席首席分析师李翀等则提到,由于“关税通胀是一次性的”是鲍威尔当前认为的合理基准情形,叠加美国经济增长弱于去年,利率政策应减少限制性,9月或将再度降息。
31日,日本央行将隔夜拆借利率继续锚定在0.5%,虽然会后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并未对今后加息做出指引,但鉴于央行大幅上调了对未来两年的通胀预期,且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有观点认为,日本央行在10月会议中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稍早前,美日之间已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日本关税税率为15%。
多家新兴经济体央行聚焦提振经济
与发达经济体央行谨慎观望不同的是,7月内,多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纷纷降息以提振经济。
按时间顺序看,马来西亚央行率先于9日降息25个基点,将隔夜政策利率从3%降至2.75%,这既是该国近两年来首次调整利率,也是5年内的首次降息。据介绍,此次降息是马来央行先发制人的措施,旨在保持经济在温和通胀前景下稳定增长。就在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该国征收25%的关税。
7月中旬,考虑到国内通胀相对较低、卢比汇率维持稳定,印尼央行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以支持经济增长,将基准的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至5.25%,为自去年9月以来的第四次降息。而往后看,印尼证券公司Mandiri Sekuritas预计,鉴于国内需求或将放缓,印尼央行可能在年内再次降息25个基点。
而在通胀放缓之际,土耳其央行及俄罗斯央行也相继宣布,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300个、200个基点至43%、18%,其中前者的行动超出市场预期,也是自3月因金融与政治动荡短暂中断宽松周期后,其再次重启降息。
数据显示,土耳其6月年通胀率已降至35%,显著低于去年5月峰值(约75%)。土耳其央行24日发表声明称,6月通胀趋势保持平稳。央行正在密切监测地缘政治形势发展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通胀的潜在影响。而在经济回稳仍存挑战的背景下,业内预计,该国政策利率或将在9月进一步下调,并在年末降至约36%。
次日(25日)俄罗斯央行也如期降息,为连续第二次下调政策利率,并表明当前通胀下行速度快于预期,同时国内需求增长放缓。该行行长纳比乌林娜随后指出,未来每次会议都可能降息,但也可能暂停,降息路径将取决于通胀稳定的程度等。分析师预计,明年该行的平均关键利率有望降至12%至13%区间。
至7月末,巴西央行虽然并未降息,而是在30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但也同步确认了加息周期已经结束,而在此之前,该行曾连续7次上调基准利率并多次表示,若经济不出现重大扰动,该国可能自2026年起逐步下调利率。
而从消息面上看,特朗普已在7月30日、31日连续签署两份行政令,依据巴西副总统给出的数据,未来约35.9%的巴西输美产品将被加征50%附加关税。
31日,南非央行宣布将基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7.0%,为在3月份短暂暂停降息后的连续第二次下调利率;同时明确将通胀目标锚定在3%,而自2017年以来,该央行始终以4.5%作为参考基准。据南非央行行长卡尼亚戈介绍,若锚定3%,中期内仍有多达五次的降息空间,政策利率或将降至6%以下。
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间的货币政策走向分歧正逐渐显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投资者对二者资产的预期与策略。
受访人士预计,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政策分化加剧之下,新兴市场有望成为下半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同时随着美国增长放缓、美元估值过高以及美国国际负债显著累积等影响持续显现,新兴市场的货币也有望跑赢美元。
不过其也提示,未来市场走势仍将取决于美联储政策路径、地缘局势演变及新兴市场自身的经济韧性。投资者宜在把握结构性机会的同时,保持组合的灵活性与防御性,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