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0日,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连续第五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此次会议的焦点在于决策层内部分歧的公开化。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12名具有投票权的成员中,9人投票支持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的副主席米歇尔·鲍曼和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均投票支持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则缺席投票。这是30多年来首次出现两名美联储理事同时在有关利率决策的投票中表达不同意见的情况,反映出货币政策路径的分歧已触及制度深层。
在记者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存在分歧,称“两位反对者已清晰表达立场”,但强调委员会多数成员认为当前通胀水平仍略高于2%目标,且政策利率处于“适度限制性”区间。他进一步指出,过早降息可能无法彻底化解通胀风险,经济前景仍面临显著不确定性。这一表态呼应了政策声明中删除“不确定性有所下降”的措辞调整,显示美联储对关税传导效应与经济放缓并存的复杂局面保持警惕。
鲍威尔讲话期间,金融市场出现明显波动。美国股市三大指数急速下跌,尾盘逐渐回稳。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71.71点,收于44461.28点,跌幅为0.3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1.38点,收于21129.67点,涨幅为0.1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7.96点,收于6362.90点,跌幅为0.12%。
美联储部分官员的立场变动折射出日益加剧的政治压力。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多次公开呼吁“立即降息”,更亲临美联储总部施工现场施加压力,其间直接向鲍威尔提出降息诉求,声称若将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可节省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成本。然而鲍威尔明确表示,货币政策调整需基于充分的经济和通胀数据支持,强调“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应被保留并受到尊重”,凸显出美联储对政策独立性的坚守。
整体而言,鲍威尔在此次会议上的表态呈现显著鹰派倾向,未释放任何9月降息的铺垫信号。针对市场关注的降息时点问题,其表态包含三个关键维度。首先,鲍威尔虽保留政策灵活性,但明确否认正在为降息铺路,他强调当前利率仅处于“适度限制性”水平,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略超目标值,货币政策尚未形成过度压制。其次,鲍威尔主动淡化经济增长放缓的短期波动,指出经济增长本身不属于美联储“双重使命”范畴,并且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非常稳健,将政策权衡焦点严格限定于物价稳定与最大就业的平衡,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速。最后,针对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鲍威尔指出其传导仍处于初期阶段,6月商品价格已显现部分影响,但评估整体影响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表态反映出美联储的审慎态度:在关税对通胀的传导路径明朗化之前,维持利率不变是防范通胀反复的必要措施。
鲍威尔的鹰派言论导致市场迅速调整降息预期。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最新数据,交易员对9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已从会议前的68%骤降至45%,而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则升至55%。
针对美国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市场人士警示,美国进口商前期建立的缓冲库存正逐步消耗,企业转移关税成本的动机可能增强。鲍威尔援引企业调查指出,尽管多数美企有意向消费者传导成本压力,但受市场竞争制约,实际传导能力有限,且价格传递速度显著慢于预期,美联储将持续监测这一动态。
在关税传导机制评估方面,鲍威尔强调现阶段形成明确结论仍显仓促,但观察显示成本分担存在结构性差异,海外出口商承担比例相对有限,而美国进口分销环节吸纳了主要压力。这种传导效应已初步体现在6月通胀数据中,预计后续经济指标将进一步揭示物价上行轨迹。
值得关注的是,美日、美欧贸易谈判出现边际缓和迹象。若未来关税实际执行幅度低于现行威胁水平,通胀压力可能弱于预期,这将为美联储创造更灵活的政策空间,使其得以更积极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信心修复的双重挑战。
展望未来,美联储的政策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系于关税对通胀的传导效应。9月议息会议前,两份就业报告与通胀数据的陆续发布,或将成为打破当前政策僵局的关键变量。全球市场需警惕政策观望期延长可能引发的波动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而美联储如何在坚守政策独立性与回应当前经济现实之间找到精准平衡,无疑将是对其政策智慧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