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0日,美联储结束为期2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这是该机构连续第五次选择按兵不动。
这是一项可能激怒美国总统的决议,特朗普曾多次施压美联储降息。
这也是一项在巨大阻力中做出的决议。30多年来首次出现2名美联储理事反对的情况。
美联储的最新决定基于何种考虑?数十年来“最嘹亮的反对声”折射什么?美国经济走势以及美联储后续决策的前景又如何?
两处提法有变动
面对“帝王式风格”的美国总统,鲍威尔的表现有点像“一粒铜豌豆”。
尽管特朗普嫌弃他为“太迟先生”,尽管上周特朗普视察美联储时二人还当面起争执,但不管特朗普怎么施压,鲍威尔就是不被带节奏。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行动太快,最终无法解决通胀,将是低效的。如果行动太迟,可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控通胀、保就业”,正是鲍威尔反复强调的美联储双重使命,这也成为该机构制定最新决议的底层逻辑。
根据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30日发布的公告,美国就业市场条件依然稳固,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
外界注意到,相比美联储6月的公告,此次公告两处提法有变动。
一处是对经济活动的点评。
6月公告称:“经济活动继续稳健扩张。”本次改称:“上半年经济增长缓和。”
另一处是有关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措辞。
6月公告称,“经济前景有关的不确定性已经减弱,但仍然偏高。”本次公告删除了前半句,重申“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依然处于高位。”
按兵不动有何考量
美联储的最新决议基于何种考虑?新的表述又释放什么信号?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潘锐指出,美联储此举在预料之中,不少市场分析师将今年9月或年底视作更可能降息的节点。
综合各方分析,美联储上述决定有以下考虑。
第一,这是对当前经济不确定性的谨慎回应,尤其是为了实现通胀回落至2%的目标。
尽管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7%,看似涨幅温和,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策变量。美联储认为,关税政策推高了部分商品价格,核心通胀中约30%至40%的影响可能来自关税,这一评估成为暂缓降息的关键考量。
第二,劳动力市场的相对稳定也为美联储提供了保持耐心的空间。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稳定在4%左右。尽管出现了分化迹象(如青少年失业率上升),但劳动力市场整体状况依然被描述为“稳健”。这显示出美联储认为当前的限制性政策并未过度抑制经济活动。
第三,美国经济的表现也影响了决策。
美国经济一季度的萎缩和二季度的反弹,显示出其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复杂——增长放缓与通胀顽固并存,短期弹性与长期风险交织。维持利率不变、采取适度约束性的货币政策,被美联储视作最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做法。
至于美联储公告的两处措辞调整,潘锐认为,这既反映了美联储对经济形势不确定的警惕性,需要在应对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做出权衡,同时也显示出它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因为如果信心不足,它就会立即降息进行刺激,但目前显然认为在上半年关税战背景下,压力尚可承受。”潘锐说,“因此最终美联储不顾特朗普施压,展现出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的承压与分化
本次决议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两名理事投反对票的情况,这是1993年以来头一回。
二人分别是:美联储负责监管事务的副主席米歇尔·鲍曼,以及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
二人均投票支持降息25个基点。另外,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缺席投票。
需要注意的是,沃勒和鲍曼均由特朗普任命。其中,沃勒还被视作明年5月美联储主席任期届满时接替鲍威尔的潜在人选。
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资深观察家尼克·提米拉奥斯认为,沃勒支持降息似乎是在争取被特朗普提名为下任美联储主席。因为沃勒两周前表示支持降息,这与下任联储主席人选的初选时间吻合。
沃勒和鲍曼将在未来几天说明投反对票的理由。观察人士认为,原因可能是担忧劳动力市场疲软。
分析指出,30多年未遇的罕见现象,首先反映了美联储内部对经济前景判断的深刻分歧。
目前美联储内部分化为三大阵营:沃勒和鲍曼为代表的降息派,旧金山联储行长玛丽·戴利为代表的观望派,以及亚特兰大联储行长拉斐尔·博斯蒂克为代表的谨慎派。
其次,决策分歧也折射出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制定过程的渗透加剧。
潘锐指出,特朗普对美联储内部的影响无疑在扩大。“特朗普虽然不能裁掉美联储主席,但他对主席人选有提名权。”
在潘锐看来,特朗普以及他的MAGA党为了推进政治议程,施加的影响和干预不仅限于联邦政府各个部门,也扩展到各个独立机构,这种情况还在进一步发展。
“纠结的门将”
在美联储本次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全球的目光将转向9月16日至17日的下一次会议。
此前,市场认为9月降息的概率约为70%,但在鲍威尔表示未来两个月公布的新数据对于政策调整是否具有决定性“真的很难说”之后,投资者将9月降息的可能性降至50%以下。
潘锐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处于温和增长,但未来三个月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加码,输入性通胀风险将上升,美国经济将面临不确定性。预计第三季度GDP增长将小于第二季度,第四季度受圣诞季刺激,消费增长将拉动经济。
“美联储后续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制定政策,9月会议期间特朗普和鲍威尔的博弈将更为显著。”潘锐说。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美国GDP虽然增长3%,但难掩“经济弱点”。
经济学家解释,之所以达到3%,主要因为美国企业年初囤积商品后,二季度减少商品进口,而进口在GDP计算中是一个减项,因此给人以GDP强势反弹的错觉。但事实上,不少数据引发美国分析师的忧虑。
例如,核心GDP增速为1.2%,低于一季度的1.9%,显示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再如,消费支出虽然回升至1.4%,高于一季度的0.5%,但这是疫情以来支出最低的两个季度……
“看似亮眼的成绩单,掩盖了经济的真实表现。”美联储观察人士、全英抵押贷款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凯西·博斯蒂扬契奇在周三发表的评论中表示。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随着关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在放缓。“如果核心GDP继续以这种速度增长,美联储将面临更大的降息压力。”
分析指出,9月是否降息将取决于接下来两个月的关键经济数据,包括预计于本周公布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和非农就业数据等。“现在美联储就像个足球守门员,必须做出向左扑支撑经济增长,还是向右扑遏制通胀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