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橙
天空蓝
忧郁紫
玛瑙红
炫酷黑
深卡色
黎明
收起
下载APP
首页> 国际>

正文

美元稳定币的扩张对非美货币构成怎样的影响

2025-07-30 00:01:00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第一黄金网
摘要
冉学东 7月17日,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下称:《GENIUS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高票通过;7月1

冉学东

7月17日,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下称:《GENIUS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高票通过;7月18日,特朗普总统签署了该法案。不出意外,接下来稳定币的发行、支付结算、交易、基础设施构架等将可能走上快车道,这种扩张不可能不对全球货币政策、汇率市场等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目前还在讨论的议题停留在稳定币并不“稳”;稳定币并非美元“救心丸”的层次。

不过欧洲央行明显感到了威胁,他们已经提出美元稳定币可能冲击欧元货币政策的控制力。7月28日,欧洲央行市场基础设施和支付部门顾问尤尔根·沙夫发表文章指出,如果美元稳定币在欧元区广泛使用,欧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可能被削弱。

主要原因是,美元稳定币在全球市场占比过高,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约占稳定币总市值的99%。相比之下,欧元稳定币仍处于边缘地位,市值不足3.5亿欧元。

而欧元是全球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根据欧洲央行今年6月11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欧元占国际货币市场各类指标约19%,其中外汇储备占比20%、未偿外币债券26%、国际信贷20%、存款账户15%,总体保持全球第二大货币地位。稳定币方面的占比,欧元显然是落后了。

连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的欧元都在担心自己的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那么其他非美货币就不言自明了。

事实上,特朗普签署的GENIUS法案可能在数周内生效,有权威测算认为,保守估计稳定币供应量将从2025年的230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底的2万亿美元。这一趋势加上美国对稳定币的政治支持,将使平衡进一步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从而增加欧元区的融资成本。

还有一点,欧洲不像美国,其金融体系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而美国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目前的稳定币发展正在越来越偏离银行轨道,商业银行可能被边缘化。

Visa和Mastercard等美国主要卡组织已开始将稳定币整合到其全球产品中,而沃尔玛和亚马逊等零售商也在探索使用稳定币,这可能导致大量交易绕过传统银行系统。目前在稳定币币圈内部,已经开始盛行高息的稳定币贷款,有些平台也开始对稳定币存款付利息,这对传统的货币都引发挑战。

主要问题是,当用户寻求欧元计价工具无法提供的安全或收益优势时,那么他们就会使用美元稳定币。鉴于稳定币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这种趋势将很难逆转。

事实上,对于稳定币迅猛的扩张浪潮,国内有人早就提出自己的担忧。

今年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美元稳定币由于其背后强大的美元体系支持,更有可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按照目前对美元稳定币的设想,其主要作用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交易和汇款的效率,二是活跃对其他资产(包括数字资产和加密资产)的购买。然而,这种设计也可能带来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即它可能会进一步推动美元化现象。目前可以看到,在中美洲以及一些经济转型国家,不同程度的美元化现象已经存在。因为,美元化对经济的影响备受争议。除非面对高通胀、高债务等万不得已的情况,美元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很多。

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最近发表文章指出,美国《GENIUS法案》的立法说明说得很清楚,促进稳定币发展的目标有三:一是促进美国支付和金融系统现代化;二是巩固强化美元国际地位;三是为美国国债创造数万亿美元的新需求。

从目前来看,稳定币的发行和扩张必然维护、强化美元的国际地位,稳定币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让美元在各种交易场景渗透。而稳定币的机制又为美债的发行提供较好的资金来源,这就形成了稳定币-美元-美债的循环。这种设计,让加密市场的扩张非但没有削弱美元的地位,反而将铸币税的特权延伸到区块链的世界,这使得美元霸权在数字化领域完成了一次适应性的进化。

从金融学理论来讲,支付清算功能是货币最根本的功能,而稳定币是天然的支付清算工具。这一点是优于目前的支付清算工具的,且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机制。

目前香港通过的《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香港稳定币正在推进中,但是香港的稳定币基于港币,港币挂钩美元,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局限。在岸市场上探索试验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势在必行,比如在上海金融中心小范围的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第一黄金网APP
31 收藏


    相关阅读

    导航

    本站郑重声明:第一黄金网中的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