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广州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期内,广州GDP达到15080.99亿元,同比增长3.8%。比较而言,上半年广东全省和全国的GDP增速为4.2%和5.3%。
一线城市中,目前仅深圳未发布上半年经济情况。上海GDP达26222.15亿元,增速5.1%;北京GDP达25029.2亿元,增速5.5%。
从经济总量来看,广州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五,对比上半年重庆GDP实现15929.58亿元、同比增长5.0%,广州经济总量落后重庆约848亿元。2024年全年,广州和重庆分别实现GDP 31032.5亿元和32193.15亿元。
广州、重庆的“GDP第四城”之争是近年来的热议话题,两个城市呈胶着状态。界面新闻梳理两地统计年鉴发现,按调整核定后的GDP数据来看,广州在2019年至2023年GDP水平高于重庆,领先27至257亿元不等。不过,重庆早在2017年、2018年就分别以约195亿元、586亿元的优势反超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城”。
上半年,工业生产仍然是广州经济的“掉分项”。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持续承压,增加值同比下降5.7%。
汽车工业的低迷从广汽集团业绩可见一斑。根据广汽集团的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预计同比由盈利转亏,归母净亏损幅度在18.2亿至26亿元之间。广汽集团称,多个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销量下滑仍是公司基本面,上半年,广汽本田按年下降25.63%、广汽传祺下降22.55%、广汽埃安下降13.97%。
广汽的颓势和赛力斯的异军突起,让两个城市在汽车支柱产业上此消彼长,也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差异。上半年,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其中汽车增长8.4%、新能源汽车增长25.0%。同样的,在重庆实现反超的2017年,新能源产业是关键角色,当年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增速分别为6.2%和27.7%,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增长均达到1.3倍。
广州正在谋求汽车产业的翻篇。上半年,新能源车产出加快,累计产量同比增长9.5%,占整车产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为小鹏汽车,1-6月累计交付新车19.72万台,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其中第二季度创下单季度交付量新高。
低空经济等其他新兴产业也在起势。上半年,广州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液晶显示模组、模拟芯片、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5倍、19.5%和19.0%。此外,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3D打印设备、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实现40%以上的增长。
新动能作用下,广州规上工业在6月底摆脱负增长,实现0.7%的增速。2024年,广州规上工业为同比下降3.0%。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基本面来看,广州仍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下,汽车业成为拖累总体的核心因素,一方面燃油车产量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比重仍较低,拉动作用不明显。但是,新旧动能转换并非短期内能实现的事情,而从增速来看,上半年表现也比过去两年有所改善,反映工业转型成效。
“另一个偏弱的项目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低于其他项目。而从宏观经济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也可能影响需求侧增长。”宋丁提到。
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了4.1%的增速,走出了2022年底至今年5月以来的负增长。
工业投资是当前投资增量的主要来源。期内,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仍实现12%的增幅。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投资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
相较第二产业,广州一贯以来的优势——第三产业表现更佳。上半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1-5月(错月数据),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3.0%。
在自动驾驶、智能化集成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拓展下,1-5月全市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0%、15.0%。增长较快的还包括互联网平台(增13.3%)、数字内容服务(增23.3%)。
若干指标中最亮眼的是出口。上半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出口达3969.1亿元,同比增速达25.2%,拉动广东近一半外贸增量。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0.8%;汽车出口9万辆,同比增加28.4%;服装出口增长19%;集成制造技术出口增长51%。
从季度走势看,广州外贸规模连续两个季度保持10%以上的增长。在传统市场方面,上半年广州对美、欧、英、日和中国香港地区合计进出口2673.9亿元,增长12%,对马来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进出口均增长四成以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向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广州出口激增,一方面是基数低,去年同期出口有4.1%的降幅,另一方面在于产品结构,传统工业品有一定比重,而且相较深圳,中间品的比重也比消费品更大,因此深圳在关税战冲击下订单压力明显,而广州本身影响并不是很大。
按照规划,今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商品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
从上半年表现来看,仅消费和进出口实现了目标。广州市统计局称,上半年广州经济加快恢复的特征明显,但结构性调整转变非短期之功。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内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还需持续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