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99%,“三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103户,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92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70余项,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向优……这份科技创新“成绩单”,是甘肃国资国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甘肃国资国企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总牵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优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激发创新动能
在金川集团龙首矿无人驾驶运矿石卡车控制室,大屏幕上显示卡车正在运行,操作工在电脑前,一边实时监测车辆位置和运行状态,一边远程操控。这些车在500米深的矿井工作,一趟可拉运108吨镍矿。“以前一个班次要12个人,现在只需6个人,而且安全高效。”金川集团龙首矿运输工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鹏告诉记者,实现智能化后,减少了人工,还提高了安全性能。
2018年,金川集团开始在龙首矿探索建设智慧矿山,2019年,实现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机车无人驾驶,2020年,完成5G电机车无人驾驶项目建设。如今,金川有轨运输系统主要运输段全部实现5G+电机车无人驾驶。
金川集团的智慧矿山建设,是甘肃国资国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发企业创新动能的积极尝试。
甘肃实行考核倒逼创新,将研发投入增长、研发投入强度列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近三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今年1月至6月,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2%,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通过资金靶向支持,持续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甘肃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近3年列支3.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支持省属企业科技攻关。带动5户企业实施联合科研基金项目12项,共投入7000万元。
截至2025年6月,甘肃省属企业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4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38个,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8个,金川集团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
产学研用协同
今年3月初,酒钢东兴嘉宇新材料公司在高端铝箔领域取得突破,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2050毫米超宽幅双零箔坯料,不仅填补了酒钢在该产品领域的生产空白,还打造了“电解铝—铸轧—冷轧”短流程工艺链,标志着酒钢铝产业在多样化规格与不同抗拉性能新材料研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相当于在2米宽的‘铝画布’上完成高精度的艺术创作,既要保证板形平整度,又要实现均匀延伸。”东兴嘉宇新材料公司总工程师刘建兴说,攻克超宽幅双零箔坯料生产需突破电解铝液直接铸轧的冶金质量控制、超宽幅轧制的板形精度保障和微观组织均匀性调控三大技术难题。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甘肃国资国企狠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形成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甘肃国资国企通过组建攻关联合体,与中国科学院兰州“一院三所”、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化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分层分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累计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44项。
甘肃聚焦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激活新要素,今年1月至6月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56.4亿元。兰石集团“核氢光储”装备等项目加速落地,白银集团5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党建赋能产业
“我们组建党员保供突击队,协同区域内华鑫九和、石晋矿业、靖远高能建设固废处置项目,提高固废处理能力,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和绿色发展。”白银有色集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祥文说,他们通过实施“建链、畅链、保链、强链、护链”专项行动,打开了以“链式思维”构建党建与产业融合新格局。
今年6月,白银有色集团成立全省首个铜产业链党委,覆盖矿山、冶炼、加工等全链条企业,创新“1+4+N”组织模式,还在超微细电磁线、锂电铜箔等关键项目一线设立“车间党小组”。
去年以来,甘肃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通过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打造共建互促、一体发展的融合发展平台,增强产业链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以党建赋能优势产业。
甘肃扎实推进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试点工作,成立产业链党建赋能指导委员会,指导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分别牵头成立镍钴产业链党委、铝产业链党委和铜产业链党委;通过系列规范性文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共同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建协议》,初步构建起目标同向、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促的联建共建工作机制。
党建赋能助力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提升,有力带动了生产经营业务质效提升。酒钢集团铝产业在党建引领下,联合链上企业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值224.47亿元,利润11.46亿元。白银有色集团铜产业链“链网融合”模式加速释放了创新活力,完成技术攻关项目42项,阴极铜产量、高纯无氧铜杆产品产量、锂电铜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93%、117.86%和117.86%。金川集团镍钴产业链“链上结对”模式有效激活了全链条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