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医药板块的业绩先后报喜,作为行业龙头的药明康德(603259.SH)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答卷。
业绩大增,股价再次逼近100元
2025年7月28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20.4%,首次在第二季度实现百亿元营业收入规模。同时85.61亿元的中期利润,也创下了近年来新高。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药明康德在半年报中提到,主要系公司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体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利润。
具体来点,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其他业务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26.89亿元、12.52亿元、1.63亿元。化学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51%,为营业收入增幅最大的板块。
截至6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其中,TIDES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在取得客观的成绩下,截至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经营现金流为70.7亿,同比增长49.1%。
同日晚间,药明康德还发布了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0.03亿元。
在多重利好之下,药明康德股价继续上扬,截至到2025年7月29日收盘,药明康德收盘报价98.69元,当日涨幅7.72%,2025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83.75%。
出售GGT业务,危机后的重生
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受集采政策加压与资本退潮影响,国内创新药企业纷纷“砍管线、控支出”,行业融资数量和金额双双下滑。申万宏源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领域投融资同比下降近40%。
与此同时,《生物安全法案》在海外施压,地缘政治紧张、数据合规要求趋严,CXO企业的海外业务也面临舆论与政策双重审视。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虽未进入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但其核心矛头直指“人类基因组数据安全”。 CGT业务因涉及人类细胞操作,成为极易被政治化的标靶。
2024年,药明康德康德面对多重困境,股价也是一跌再跌,一度跌至35元。
面对困境,药明康德在2024年底宣布将其海外细胞与基因治疗(CGT )业务以现金对价出售给美国基金Altaris。
被剥离的药明生基在美英业务虽仅占集团年营收的2.4% ,却曾是全球化野心的象征。
不过这块曾被寄予厚望的业务已成为财务负担,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低至-29.71%。当时药明生基64个项目中仅2个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余80%仍停留在临床前期或I期。
此次剥离后,药明康德通过战略主动转型带来了收益,2025年一季度业绩就有所恢复,2025年上半年更是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答卷。